我國水價遠低于水資源成本,長期看調價是必然。水價提升,進而實現行業盈利增長是市場最為普遍的預期。近年來,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居民用水價格已經不斷調高。為了構建“節約型社會”,全國大部分省市已經或者正在積極準備調升公用事業收費的價格,這將使國內水務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發生根本改變。市場預計,“十一五”期間全國水價有50%至100%的提升空間,對于水務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長期的利好效應構成了明確的安全邊際。
關注行業整合、并購價值
“十一五”期間,我國在供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和排水、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隨著我國逐步打破政府在水務等市政公用領域的長期壟斷格局,鼓勵國外水務公司或投資者參與供水和污水處理建設,海內外投資者紛紛加快步伐搶占中國潛力巨大的水務市場。
目前,包括威立雅、蘇伊士、柏林水務等在內的世界領先水務集團均已進入中國拓展市場。水務企業整合、并購的頻率和規模在加大,近期的外資高溢價收購國內水務企業更是給水務行業增添亮麗的風景。應該說,外資的高溢價并購有助于提升水務行業的價值,為行業提供有效的安全邊際。
另外,根據國資委做大做強國有資產的指示精神,水務類公司可以作為整合地方公共資產的良好平臺,上海城投對原水股份的資產注入拉開水務類公司資產整合的大幕。隨著原水股份率先啟動資產注入進程,首創股份、洪城水業、武漢控股等其它水務公司的資產注入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