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的價格指數再創高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食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今年1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了6.9%,1月至11月累計上漲4.6%。
月度和年度兩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CPI漲幅均達到了199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讓市場對宏觀經濟趨熱的擔憂進一步加劇。不久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貨幣政策將會“從緊”,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結構性物價上漲演變為全面通貨膨脹。這更是表明了宏觀調控的指向。以此為觀察點,最新的CPI數據顯然難以令人樂觀。
更為關鍵的是,在2007年年末展望2008年的價格趨勢,更為嚴峻的價格上漲形勢正逐步逼近。資源定價體制改革將會在明年全面推進,這將對市場價格趨勢和產業發展狀況產生實質性影響。對于宏觀調控政策而言,將不得不面對一道非常困難的題目,那就是如何才能夠在推進資源定價體制改革和控制經濟過熱之間取得合理平衡。
盡管坊間對于資源定價體制改革不乏反對之聲,但是站在理順價格機制的角度看,改革的必要性早就無需再爭議。事實上,當下中國宏觀經濟過熱的“罪魁禍首”,也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就與資源定價偏低有著密切聯系。由于水、電、油、煤等產品價格一直較市場正常水平偏低,這在事實上形成了對企業的成本貼補。由此,這才會讓看似“低價”的“中國制造”通過出口行銷全球,最終通過貿易順差流回境內,再經過央行的結匯和貨幣創造機制,形成了過剩的流動性供給。
由此,包括水價在內的一系列資源價格改革問題,絕不是“要不要改”的問題,而是如何能夠盡快改的問題。
資源價格體制改革的細節安排考驗調控部門的智慧。盡管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的主角,但是在推進改革的問題上,財政政策則應該是當仁不讓的。基于中國較為嚴重的貧富差距現狀,財政政策定位理應從保證經濟增長的投資財政體制徹底轉型,盡快實現向公共財政的轉換。也就是把實現二次分配的公平性,保障低收入居民和家庭的基本福利作為財政開支的首要追求。
以水價改革為例,一方面,我國平均家庭用水支出只占我國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同國際平均水平相比還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另一方面,由于貧富差距問題的存在,如果一次性實現水價回歸,也就是平均達到5-6元/立方米的定價水平,那么低收入群眾將很難承受?梢,改革水價定價機制,要各方合理分擔價格上漲的比例,要充分考慮百姓和社會的承受能力,逐步推進,而不是把改革成本全部推向民眾。從成本分擔的比重看,近些年來政府財政實力大增,財政年收入達到了5萬億,這為政府落實財政責任提供了基礎。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