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低的環保投入水平導致了我國這些年來的環境治理效果不明顯,污染控制及環境改善進展緩慢!笆濉逼陂g,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增,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學需氧量僅減少2.1%,未完成削減10%的控制目標!秶窠洕蜕鐣l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但至2007年末,二氧化硫排放量僅比2005年降低3.19%,化學需氧量僅比2005年減少2.28%,離10%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假設“十二五”末我國環境治理投資占GDP的比例達到改善環境質量所要求的2%-3%,設期間GDP年均增速為8%,預計08年環境治理投資占GDP的比例保持在07年的水平1.36%,則未來7年我國環保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應為14%-21%?紤]到“4萬億”投資計劃的推動,環保投資增速可能呈先高后低趨勢。
二、子行業市場前景分析
1、A股水務環保類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構成
目前,我國滬深兩市水務環保類上市公司共12家,主要業務集中在自來水(原水)制售、污水處理、固廢處理、大氣污染治理等領域,其中自來水(原水)制售和污水處理企業均為服務運營商,固廢處理企業既有設備制造商也有服務運營商,大氣污染治理企業都為設制造商。根據各公司的主業構成,本報告將重點分析自來水運營、污水運營、固廢設備及大氣污染治理設備4個子行業的市場景氣度。
2、自來水運營行業:需求穩定,成長機會將來自價格與體制改革
(1)我國自來水行業已進入成熟階段
2007年,我國城市自來水普及率已達93.8%、縣城自來水普及率達81.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2008年的調查研究也表明:一般年份全國城市基本上可以保證供水需求;城市供水設施能力保證高峰日供水量尚有20%~50%的富余。因此,我國自來水行業已度過建設期,進入以服務業為主體的成熟階段。
(2)預計未來自來水總體需求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據估計,“十一五”期間,我國人口在龐大的基數上還將增加4%;經濟總量將增長40%以上;城市化進程將加快,預計到2050年,城市化率將達到70%。從過去10年的經驗數據看,我國居民用水增長速度遠高于人口增長速度。1997-2006年間,居民生活用水從1997年525億立方米增長到2006年的695億立方米,增長32.5%,而同期我國人口增長率僅為5.66%。居民用水增長速度是人口增長速度的6倍。
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國設市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不超過15%,生活節水器具在城鎮得到全面推廣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污水處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達到5%~10%。
隨著我國各項節水措施的推進,單位GDP用水量、人均用水量將逐漸減少。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深入以及工業生產的增長,預計城市水務行業的總體需求將保持平穩增長狀態,增長幅度將低于前10年2.4%的水平。
(3)自來水供水價格有繼續提高的需求
我國水價包括四個部分:水資源費、水利工程供水價格、自來水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從水價構成及國家對自來水“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定價原則來看,現階段,自來水供水價格提升的主要動力來自供水企業的經營成本壓力。
從2007年各類水業企業的經營情況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整體虧損,合計利潤總額為-2.73億元,凈資產收益率為-0.02%;私營企業與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均實現盈利,利潤總額分別為0.98億元、22.93億元,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4.79%、7.79%。
07年末,國有及國有控股水業企業共1478家,占規模以上水企總數的86%,市場份額則占有69%。這部分企業的整體虧損一方面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并加重了地方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過低的水價難以反映水資源的商品屬性,不利于用戶節約用水,與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現狀極不相稱。因此,自來水供水價格的整體水平有進一步提高的需要。
目前9家從事自來水運營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公司的自來水業務處于盈利狀態,只有首創股份與合加資源的部分子公司出現虧損,如果公司能夠與當地政府達成提價共識,將有助于提升經營業績。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