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污泥處理處置如何產業化 啟動市場需政府助推

時間:2009-04-13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陳湘靜

王凱軍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長期從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推廣。1986年開發的水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發明專利,連續4年被當時的國家環保局評為最佳實用技術。

編者按:

今年年初深圳市清水河下坪固體廢棄物填埋場3號污泥坑發生管涌,專家認為此事件敲響了警示鐘,污泥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實際上,從政府到企業,各界已經做出了相當多的努力和嘗試。

政府方面,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年初聯合公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被業界認為是污泥處理處置市場正式啟動的重大政策信號;科研方面,科研院所和部分企業針對污泥處置已經研發出多種實用技術,比如污泥水熱干化技術(相關報道見本報2009年3月19日6版)、水泥窯處置技術(相關報道見本報2009年1月1日6版和2009年1月15日6版)、FYD生物制劑等,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市場方面,企業界也已開始行動,逐步介入污泥的綜合處置領域。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有效的、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和完善的、合理的政策機制,污泥處置產業的市場化進程尚處于起步階段。

本期內容中,對目前污泥處理處置的相關政策、產業化進程和關鍵技術等進行了報道,以期引起行業重視,加快其產業化進程。

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年初聯合公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技術政策》)和《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最佳可行技術導則》(以下簡稱《技術導則》)(相關報道見本報2月16日6版),首次確定了地方政府作為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規劃和建設的責任主體,并對費用落實、技術路線等產業發展關鍵問題做出明確規定,被業界認為是污泥處理處置市場正式啟動的重大政策信號。

《技術政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凱軍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事關污泥處理處置產業發展的,除了技術進步、技術路線和適用方案選擇、市場投資意愿等之外,真正啟動市場的推手還在于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在明確責任后,政府必須加快完善相關規范標準、合理引導市場、切實落實收費補貼政策。

技術沒有好壞只有合適不合適

污泥產品園林用最獲認可,環境風險得到充分考慮;大城市污泥的產生量很大,單一的污泥處理處置方式都會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出現問題,對大城市應當鼓勵多種渠道、多種技術并行

填埋成本低、焚燒無后患、土地利用體現資源化、堆肥技術成熟,目前主流的四大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孰優孰劣,不僅業界爭論頗多,就是專家們也不能統一意見。王凱軍認為這很正常,他說:“對現在市場上的技術不能簡單地評價哪種更好,哪種不好,只有能用不能用、管用不管用的區分,得放到實踐中去檢驗。作為一個復雜的工程問題,其評價的指標體系就更為多元和龐雜。比如,要根據人口、工農業結構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污水性質等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以及氣候、地形等自然環境情況綜合來考慮!

“總體講,經濟實力強、土地資源有限、污泥產生量大的大城市一般可以考慮直接焚燒。污泥產生量少且分散,可以利用環境銷納的地方,選擇其他方式相對更經濟實用。”王凱軍同時強調,對于大城市而言,因為污泥的產生量很大,單一的污泥處理處置方式都會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出現問題,比如焚燒的達標排放、污泥產品的質量和銷路等方面。所以對大城市應當鼓勵多種渠道、多種技術并行,比如上海“填一點、燒一點、利用一點”,多種技術并存的模式就比較符合實際的選擇。

在《技術政策》出臺后,很多人瞄準了其中政府優先采購污泥產品的規定。這是否意味著以后污泥產品的銷路不成問題?對此,王凱軍表示,這一規定只是一個信號,具體怎么實施還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機制上予以保證。王凱軍透露說,當時我們專家組的意見是,大城市一直有著穩定、大量的園林用有機肥需求,又在建設部等政府部門管理范圍內,由園林系統購買污泥產品,比農用、填埋礦山荒地等更加具備可操作性。事實上,這樣的建議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基本認可。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