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市水業的市場規?梢苑殖煞⻊諛I和工程建設業兩部分。
在運營服務方面,目前行業統計的城市自來水的用水人口為3.2億,城市供水服務總量是540億噸,供水平均價格為1.4~1.5元/噸,供水年銷售收入約為700億人民幣。污水處理服務需求約為360億噸,目前實現污水處理服務約200億噸,全國平均污水處理費是0.4~0.5元/噸,服務產值約100億。兩者相加產值大概是800億。這個總數毫無疑問是在穩定增加的,但是這個800億并不一定都在市場上,有很大比例是由沒有實現改制的國有供水企業,以及事業型污水處理單位拿走的,而且也有一定比例的污水處理服務沒有收費。因此,實際有效的水業運營服務市場要小得多。但是隨著行業改革的深入和水業市場服務的全面普及,水業服務的范圍會持續擴大。當城市化率按照規劃在2020年達到65%,當服務人口增加到近8億,當價格逐步理順,城市水業的運營服務業穩定產值將達到約2400億,其現金流會超過工程建設的市場,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在工程建設市場方面,按照國家的規劃,中國城市水業未來5年仍然是工程建設的高峰期。在供水和污水處理的設施新建和改造上,需求量還是相當大的,建設業和運營服務都會不同程度地拉動設備材料業市場的發展。
產業集中度
對于一個傳統福利型行業來說,其產業化轉型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標準化是產業化重要的標志;二是生產過程的集約化和連續化,生產和服務需要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礎上進行;三是市場主體合理的規模化和市場集中度。先討論一下企業的規模化和市場集中度的問題。
同樣是壟斷的公共服務行業,城市水業市場的規模化和市場集中度與電信、電力有著天壤之別。水業的改革起點與電信、電力行業不同,水業是市政設施,在產業化改革之初產業是依托地方城市政府分散經營的,存在數千個獨立的自來水公司和污水處理的機構;而電信、電力等行業的改革起點是國家的壟斷。它們的改革思路是拆分,水業的改革思路則是整合。
產業沒有規模,沒有一定的集中度,就沒有市場主體對市場秩序負責,誰也不是老大,誰也不愿意維護市場規則,為總體市場做貢獻。城市水業正式停留在這樣一個產業化的初期,沒有人對行業規則負責,各企業都滿足于做好自己的項目,愿意在項目層次做政府關系和市場,不能在行業層次主動而有效地參與行業政策和規則的參與,不能主動引導政府和公眾對行業的認同。
雖然2007年成立了環境服務業商會,但是商會受制于水業產業化發育的薄弱,難以有效引領市場。盡管幾十家商會發起企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目前最大企業的有效市場份額不足3%,其各企業服務市場的份額加起來也沒有到20%。只有產業龍頭控制到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以后,這個行業的產業化才會上層次,這個觀點不僅適合于水業的投資環節,也適合設備、工程等其它的產業環節。中國的城市水業,毫無疑問地處在產業化的初期。
投資運營環節是城市水業的主業也是產業鏈的龍頭,這個關鍵環節的集中度低不僅影響本環節的市場秩序,其分散還影響著產業下游的產業發育。中國城市水業的服務主業相對弱小,弱小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政府放開主業市場的時間不長,中國讓社會企業來做自來水和污水處理運營服務,總共也就五年多的歷史,從威立雅在上海浦東做第一個自來水系統服務項目到現在也不到六年。
產業鏈龍頭弱小,對下游的采購就會不負責任。另外,從投資角度而言,水業的兩個資本龍頭,一個是企業投資者,另外一個是政府投資者,而后者仍然是主導。投資方采購設備、工程服務、設計服務,是下游產業的拉動力量。但是,政府的采購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產業采購,難以充分地考慮效率、服務、質量和成本,其話語權比例過大,造成某種程度的市場扭曲,導致下游企業的市場動作變形。
城市水業的設計環節和通用設備環節,改革之初已經具有了較好的產業基礎,除了這兩個環節之外,其它的產業環節基本上沒有形成產業規模。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