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根偷排暗管揭開漏斗真相
這場戰役的第一步就是揭露化工開發區“大漏斗”的真相。
在泰興市化工開發區緊靠長江下游的北岸,幾十米寬的長江防洪大堤內有一條兩公里長的曲內河,貫穿了整個化工開發區,并直通浩瀚的長江。官新民分析,開發區內的排污企業之所以存在“大漏斗”現象,不可能通過長江大堤埋設“地道”,而可能是依托曲內河把化工廢水排到長江干流。要找出排污企業的“大漏斗”,必須先摸清曲內河底下隱藏的“貓膩”。
2006年11月,行動正式開始。經過3天3夜連續奮戰,兩公里長的曲內河河水被全部抽干。此時,站在曲內河大堤上的所有人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由排污企業偷偷埋設的直排廢水暗管大大小小竟達40根,直徑在
排污企業怎么能忍心把有毒有害的化工廢水直排到長江?官新民一咬牙,在有110人的泰興市環保局抽調了70名執法人員進駐到化工開發區,加上紀檢檢察等相關人員,共有150多人直接投入對違法排污企業的整治。這次大整治,歷時整整9個月。
順管查源,40根偷排暗管的主人很快被找到。官新民、楊劍平等親自對每一個偷排肇事者進行分析定性,分別做出了立即停產、限期整改和按最高上限罰款的嚴厲經濟處罰。
如何真正管住排污企業,讓他們不再打“地道戰”?經過仔細考慮,在挖出和切斷40根曲內河暗管的基礎上,官新民又一聲令下,眾多的施工人員也進駐開發區,他們在重點排污企業圍墻周圍挖地兩米多深,全部澆灌了水泥混凝土,這些排污企業再想打通偷排的“地道”,已極其艱難。這次僅構筑防止偷排暗管的“銅墻鐵壁”,就投入了2000多萬元。
切斷了偷排渠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每天進水量由不足5000噸猛增到了1.2萬噸。
與此同時,這次開發區大整頓,還投入了4000多萬元,對各排污企業的點源進行了全新整治。一些行動不力的企業受到嚴厲處罰,其中有7家企業被關閉。有一家生產淀藍的化工企業,年產值達到了3億多元,年利稅超過了4000萬元,但因每天產生的2000多噸高濃度廢水長期達不到接管標準而被責令關門歇業。一批相關企業法人代表、違法排污肇事者,分別受到撤職、記過、黨內嚴重警告、誡勉談話等處理。
化工開發區污染痼疾終治愈
擊破排污企業“地道戰”初步告捷,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不再“餓肚皮”,泰興市當年就投入4600多萬元,對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擴容改造,并引進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生物膜處理技術。政府行為的實施,有力地改變了化工廢水屢次超標排污的狀況。
此時的官新民仍然沒有“告捷收兵”的意思,他腦海里始終還留存一個問號沒有徹底消除。盡管排污企業想方設法挖掘的“地道”被搗毀,但經過對開發區里每一家排污企業物料平衡審計后,仍然發現至少還有8000噸化工廢水沒有進入污水處理廠。
經過再一次“拉網”檢查,終于揭開了另一個“大漏斗”:原來各家排污企業都有雨水、污水、冷卻水3根排放管道,一些企業趁機做下“手腳”:將未經處理的廢水,通過雨水或者冷卻水管道,直接排放到了外環境。
如何堵住開發區這個“大漏斗”?副局長楊劍平想到了一個新主意:先組織全體環境執法人員,對每家排污企業3根排水管道進行規范化整治,堵住了所有可以混排的排污口,使企業預處理的化工廢水真正實現了“污水歸槽走”。然后,在每一家排污企業的大門口,新挖了兩個蓄水檢查井,并與排放雨水、冷卻水的兩根管道相通。這樣,企業排放的所有雨水與冷卻水,必須要經過兩個蓄水檢查井。而兩個蓄水檢查井都增加了上鎖的鐵板密封蓋,只有環境執法人員才可以開鎖打開鐵蓋取水監測化驗。如果企業再趁機偷排化工廢水,就會很容易被執法人員抓了現行。
成功堵住了開發區這個“大漏斗”后,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每天進水量又上升到了兩萬噸,已完全與所有排污企業產生的化工廢水相吻合。
經過整整9個月的集中整治,泰興化工開發區所有污染痼疾已被清除。不久前,化工開發區環境整治成果率先通過了省級督辦考核小組的正式考核驗收,已成為江蘇省十大環境污染督辦掛牌案件的“摘牌”標桿。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