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城市水業實現產業化轉型 集中度不夠標準化欠缺

時間:2008-10-17 來源:新經濟導刊 作者:傅濤

  因為沒有科學的服務標準,公眾和政府因此無法知道服務提供者的好壞。但是,國際上是有專門針對供水和污水服務的績效服務標準體系的,我國遲遲不能建立的原因,與我國城市水業長期福利經營、行業主管部門所堅持的保護性行業管理密切相關。

  績效管理,也稱標桿管理,是專門針對自然壟斷行業的管理工具,就是通過大量的數據和經驗積累,形成一套能夠排除單個被監管對象的不可比因素的橫向績效比較系統。通過這個工具,政府和公眾知道服務企業優劣,能夠讓做得好的企業得到更高的收益,進一步擴大規模,讓做得不好的企業退出市場。由于我國遲遲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績效標準體系,造成好的企業不能擴大規模,控制運營成本的措施得不到收益,不能激勵管理者提高效率,間接保護了行業的落后與低效,也直接影響了市場兼并的科學性,阻礙企業的規;l展。

  運營績效標準的缺乏,不僅打擊了優秀的水業主業企業,還造成下游的無序競爭。

  加法與減法

  在城市水業的產業化初期,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為了獲得發展的空間和合理的收益,做了許多整合的嘗試,可以稱之為產業鏈的加法減法。以一個企業主業為依托向產業上下游延伸,稱為加法;為了將某一個產業環節做出規模,做出品牌,將產業進一步集中,稱為減法。

  從近5年各主要產業主體的表現來看,整個水業面上都在做加法。相當比例的、有一定規模的環境工程公司,因為投資主體的變化而感到按照原來的辦法能夠獲得足夠的工程項目,自2004年以來,普遍開始以BOT方式,參與投資,同時自己完成工程建設,這是一種產業加法,如金州工程;一些以財務能力進入城市水業的投資公司,因為確定了長期從事水業經營的戰略,開始發展運營服務和技術工程服務,這也是一種加法,如首創股份;也有一些工程公司因為工程利潤的攤薄,開始發展一些設備制造,以獲得設備收益,這也是一種加法,如桑德工程;此外,一些工程公司因為DBO(設計建設運營)模式的推進,而向運營環節延伸,這也是一種加法,如得利滿。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