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價上漲一直是各大水務企業近幾年急切盼望的一件事。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日前在北京關于提高水價的表態,似乎讓一切都變得近在眼前。(
在企業面臨虧損的情況下,水務企業盼望水價上漲的急切心情并不難理解。但是水價是否非漲不可呢?在我看來,面對虧損,水務企業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內部挖掘潛力降低成本,而不是想著漲價轉嫁矛盾。眾所周知,水務企業屬于具有天然壟斷屬性的公共服務行業,其首要目標并非贏利,在高物價語境下,應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讓公共產品價格與普通消費者收入接軌。
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明確規定,能源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向本單位職工無償提供能源,但筆者不明白的是,水務企業在列舉漲價理由的時候,為何絕口不提這份內部福利呢?也許水務企業會不服氣,這種內部福利政策是好多行業的“潛規則”,并非水務企業的專利。但畢竟這種內部福利是建立在公共資源壟斷的基礎上,把職工非公務支出列入運營成本,容易引起消費者反感。因此,筆者認為,水務企業應該在清理壟斷福利的基礎上,再談漲價。
而且水產品是否應該漲價,應該如何漲價,聽證都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在水務價格聽證過程中,一方面要嚴格測算并公開供水成本,看看水務企業到底是“真虧”還是“哭窮”,讓消費者心中有一本明白賬。另一方面,聽證代表的產生、代表構成比例、聽證主導權、聽證程序及聽證結果,都應該體現公平公正,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讓消費者與經營者在法律框架內公平博弈。
總之,水務企業具有特殊的壟斷屬性,特別是城市供水以地域分界,消費者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一方面水務企業要堅持內部消化漲價壓力,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體現自身責任擔當。不能把城市供水放手交給市場博弈,輕易滿足水務企業的漲價訴求。在水務企業確實面臨虧損的情況下,政府應考慮給予水務企業適當政策傾斜,避免因水務企業虧損影響供水品質,危害消費者。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