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21世紀的石油。”DOW化學公司的總裁AndrewLiveris曾如此斷言。像石油一樣,水對于全球經濟而言也是極其重要的潤滑劑。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和亞洲新興中產階級的崛起,對于享受更高水需求的生活渴望,使得水供給日益緊張,至少那些潔凈水資源的狀況如此。
最近,原油價格從歷史高點有所回落,但人們對于淡水可獲得性的擔憂并沒有絲毫減弱。高盛評估認為,全球水的消費量每20年就增一倍,而這種增長速度是“不可持續的”。況且,水和石油不一樣,它沒有替代品。氣候變化正使淡水的獲得方式變得越來越復雜,并有可能導致更為頻繁且嚴重的旱災。特別是在一些落后國家和地區,無約束的工業化行為使得當地的河流和蓄水層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干旱與經濟的惡性循環
世界經濟論壇的智囊團成員DominicWaughray說,“如果沒有水,工業和全球經濟將會失常。”
擺在超市貨柜上的大多數商品都離不開水。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全球5家食品和飲料巨人——雀巢、聯合利華、可口可樂、Anheuser-Busch和Danone,每年大約消費5750億升水——這個量相當于世界上每個人日常水消費量的總和。
歷史數據表明,盡管是農業對于水資源的消費量最大,但許多產品和服務也同樣依賴于水資源。舉例來說,一個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臨近城市地區的河流大約90%都被嚴重污染。中國每年由于污染和地下水衰竭所帶來的水資源短缺總成本高達1470億元人民幣(約合214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于中國年度產出的1%。2007年,僅在工業產出方面,由于水資源質量的低劣就使得中國損失了120億美元。
在其他地方,水資源短缺同樣嚴重。比如,中國臺北由于水資源短缺已經禁止公司使用地下水;長期受到干旱折磨的澳大利亞公司已經在嚴格的限水政策下掙扎了多年;在亞特蘭大,一家電力公用事業公司——SouthernCompany,也是由于干旱,去年夏天不得不臨時關閉了一些發電工廠。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