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資模式取得突破,外資購并介入管網
隨著水務行業對外開放政策的逐步到位,威望迪、泰晤士和蘇伊士等水務巨頭紛紛與國內水廠進行合資,促成了水務業開放的第二次浪潮。此外,英國安格利安水務公司、國泰國際集團、注冊地在香港的澳大利亞匯津中國水務有限公司、麥克唐納水與環境公司以及李嘉誠之子李澤鉅旗下的長江基建等也相當活躍,迄今它們在中國少的有兩三家合資水廠,多的有十家左右。模式主要有兩種:
一是中外成立合作公司(CJV)建設、經營新的水廠或污水廠,已成為外資介入的重要模式之一。
這種模式要求外方投入一定比例的資本金,中方以現金或者存量資產入股。一般的,外方取得特許經營期的治水權,而沒有售水權;在合同期滿后,如雙方協議不再延長,合作公司的固定資產即歸中方所有。
例如,威望迪控股55%與天津市有關部門成立的合資企業------天津通用水務公司,是中國政府第一次特許外國公司經營現有水廠。
另外一種情況是直接購并,外資收購原有水廠的部分股份,對水廠進行改造和運營,也成為成功的模式之一。如1997年,威望迪和天津市合作興建的天津凌莊水廠。
最近,外資更是利用此模式取得了新突破:5月,上海浦東自來水公司50%國有股股權溢價轉讓于威望迪。此次收購中,外資第一次大規模介入了城市供水管網。威望迪以20億元現金,超過資產評估價格近三倍的價格,承諾對合資公司1582名員工不進行裁員,保證提供優于現有標準的優質自來水并將保持政府統一定價的條件首次涉足供水網絡。
威望迪之所以如此不惜血本,是因為與單純的水廠相比,管網的誘惑力無疑更大:
1)市場容量更大,遍布城市的龐大的管網和供排水設施更能容納大規模的資金。
2)管網放開經營,讓外資直接面對中國市場和最終用戶,外資更能在水價調整中獲益。
與BOT模式相比,以合資的形式來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和收益,是符合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的,將成為水務業引入外資的主流。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