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務業對外開放分析
1、開放程度不斷深入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一些自來水廠的建設資金已經源于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或外國政府的貸款,作為貸款的附加條件,這些水廠一般必須從指定的外國專業水務公司或通過國際招標購買設備,并且接受外方的技術指導。但當時洋水務還停留在賣設備、買技術的階段,直接的資金介入還未出現。
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鼓勵外資投資中國公用事業設施建設的政策出臺,洋水務的開始直接投資,1992年法國蘇伊士水務投資廣東中山市坦洲自來水公司,成為"洋水務"進軍中國的開始,此后其對中國水務市場的投資,主要是通過其旗下子公司------該集團與香港新世界基建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具體運作的,共參與了我國100多個水廠的建設;1998年,威望迪集團開始開發中國市場,目前在華投資已超過10億美元;另一個水務巨頭泰晤士也已經在國內進行了多項投資。
但這一階段水務業開放領域僅限于水廠和污水處理廠,未涉及管網,合作方式也以BOT和合作公司的方式為主。
"十五"期間,水務業是我國政府提出的國有資產要撤出的100多個行業之一,鼓勵非國有資金進入水務業,這樣就給水務業及相關配套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外資進入開始提速。
去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水務業開放又翻開了新的一頁。國家計委
中國各地開放城市水務投資市場的步伐因此在不斷加快。
2、BOT模式介入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建設
開放早期,國家首先放開了部分自來水廠的建設,采用由外資投資并經營一定時間,取得合理回報后無償移交的BOT(建造------運營------移交)模式,其目的是引進資金和改善管理模式,促進供水企業的改革,打破壟斷行業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成本過高的弊端。
另外應該提到的是,內資BOT項目也屢見不鮮,尤其集中在并不是很成熟的污水處理方面,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上海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項目,即是由以民間資本為主的投資聯合體以BOT形式投資建設并專營20年。除此之外,廣州瀝窖污水處理廠、深圳寶安固戌污水處理廠和北京清河污水處理廠,自去年以來都在探討通過內資BOT方式進行建設。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