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外資購并正當時 國內供水市場前景廣闊

時間:2008-09-0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

二、水務業對外開放分析

1、開放程度不斷深入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一些自來水廠的建設資金已經源于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或外國政府的貸款,作為貸款的附加條件,這些水廠一般必須從指定的外國專業水務公司或通過國際招標購買設備,并且接受外方的技術指導。但當時洋水務還停留在賣設備、買技術的階段,直接的資金介入還未出現。

20世紀90年代,隨著鼓勵外資投資中國公用事業設施建設的政策出臺,洋水務的開始直接投資,1992年法國蘇伊士水務投資廣東中山市坦洲自來水公司,成為"洋水務"進軍中國的開始,此后其對中國水務市場的投資,主要是通過其旗下子公司------該集團與香港新世界基建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具體運作的,共參與了我國100多個水廠的建設;1998,威望迪集團開始開發中國市場,目前在華投資已超過10億美元;另一個水務巨頭泰晤士也已經在國內進行了多項投資。

但這一階段水務業開放領域僅限于水廠和污水處理廠,未涉及管網,合作方式也以BOT和合作公司的方式為主。

"十五"期間,水務業是我國政府提出的國有資產要撤出的100多個行業之一,鼓勵非國有資金進入水務業,這樣就給水務業及相關配套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外資進入開始提速。

去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水務業開放又翻開了新的一頁。國家計委200234公布的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中,原禁止外商投資的電信和燃氣、熱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網首次被列為對外開放領域,國家在城市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行業擴大開放政策的逐步到位。另有消息稱,即將出臺的國企并購政策將給供水、供熱、供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一般性城市公用企業向外資全面開放提供政策保障。

中國各地開放城市水務投資市場的步伐因此在不斷加快。

2、BOT模式介入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建設

開放早期,國家首先放開了部分自來水廠的建設,采用由外資投資并經營一定時間,取得合理回報后無償移交的BOT(建造------運營------移交)模式,其目的是引進資金和改善管理模式,促進供水企業的改革,打破壟斷行業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成本過高的弊端。
 
另外應該提到的是,內資BOT項目也屢見不鮮,尤其集中在并不是很成熟的污水處理方面,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上海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項目,即是由以民間資本為主的投資聯合體以BOT形式投資建設并專營20年。除此之外,廣州瀝窖污水處理廠、深圳寶安固戌污水處理廠和北京清河污水處理廠,自去年以來都在探討通過內資BOT方式進行建設。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外資購并正當時 國內供水市場前景廣闊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