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價形成機制仍需進一步改進
早在1998年國家計委和建設部就聯合下發了《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其中規定水價形成過程為:
城市供水應逐步實行容量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容量水價用于補償供水的固定資產成本,計量水價用于補償供水的運營成本,在此基礎上加上合理利潤形成水價。
實際操作中,此項政策未能得到貫徹,迄今為止只有少數城市實施了兩部制水價,另外各地附加在供水價格上的附加費、基金、建設費等政府性收費較多,同時因水價直接涉及到工業生產、商業服務和居民的生活質量,供水行業在定價和調價過程中受到諸多限制。這些因素造成實際水價不能隨成本、費用的變化而變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行業效益。
3、體制落后,行業整體效益不佳
根據我國現行政府管制體制,供水行業的主要業務是由各地方政府的企業獨家壟斷經營的,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和監督者,又是具體業務的實際經營者,市場化改革相對滯后,目前的供水行業整體上仍接近虧損狀態。
目前的供水行業運營是一種典型的行政性壟斷,由此形成了"低水價+虧損+財政補貼"模式,限制了供水企業的商業化運營和發展,中國的水工業企業集團仍處于萌芽狀態。
正因為此,我們判斷這種行業虧損情況將見底反彈,改革改制和外部資本的介入將促進行業的整合重組,進而形成自然壟斷、經濟性壟斷,利用規模經濟效益,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實現自身的飛躍。
4、改革改制開始推行,產業整合提速
目前國內的污水處理廠大都作為事業單位,收費不能保本,依賴政府補貼,但現在國家要求大中城市的供水和污水處理企業原則上要在"十五"期間完成企業改制的各項工作,實現政企分開,其市場環境將逐步到位。
由于水處理業務有著較好的發展遠景,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的業務整合也就有了動力。水務企業市場化的進程也在加快,一些城市將原來分散的城市供排水進行整合,組建大型水務集團:如深圳市以自來水集團為基礎,吸收排水業務,組建了總資產60億的大型水務集團;上海成立了注冊資本90億元的水務資產經營發展有限公司,其下屬的原水股份(600649)日前收購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資產,向著水務業務整合邁出了第一步。除此之外,供水和污水處理企業股份制改造試點也在進行。
改革改制和業務整合有望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水務業整體效益不佳的局面。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