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柔性接口比剛性接口抗震性能好
地震時產生的各種地震波和地層移動性破壞是難于捉摸的,因為管道所處的地形、地貌、斷層及土壤液狀化等因素均不相同。地震波經過時產生的土層移動和相對位移是破壞地下管線的主要原因,而地震波中以表面波的雷利波(橫波)對地下埋管的破壞影響最大,因其對埋管產生拉伸和壓縮作用。根據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資料介紹,對撓曲管道的抗震模擬試驗結果表明,當撓曲值為±1.2毫米時剛性接口便開始漏水,而柔性接口鑄鐵管橫向振動撓曲值達±31.5~±43.5毫米時管道仍不滲、不漏、不破壞(日本標準為±30毫米)。
我國唐山地震時,路北區(烈度為10度)的一條DN100鋼管曾被改造,在管道上每30米設一個伸縮器,經過10度地震,這條管線未被破壞,但處于該地區的其他管線則遭到嚴重破壞。另外唐山市一條35千米的輸水干管采用了承插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柔性接口),地震中未出現一處漏水。
鋪設在穩固地基上的管道比鋪設在潮濕地、液狀化、地質斷層的管道的抗震性能好。例如天津位于多河流地區,過河管易遭受地震損害,在唐山地震波及天津時,其四條過海河的焊接鋼管中竟有兩條斷裂。因為過河管要通過河的兩岸,受到兩岸地形、地貌震后變化的影響,河岸受震滑波,必將使其遠離河岸一側的改向管線受拉而脫口,又會使靠河一側的改向管線受壓擠而咬口或折斷,這是過河管遭受地震損壞的一般規律。有的地震設防城市的大型供水工程的過河倒虹吸管,在過河時沿岸的下坡管或渠道沒有采取加固地基的措施,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倒虹吸管或渠道的坡管與水平管的折點處產生了開裂進而漏水,如此受到較強地震波的沖擊,則必然會加重損害,這也是值得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