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讓“國際維綠行動”提上日程

時間:2008-07-14 來源: 作者:

    779日,八國集團峰會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舉行,全球變暖問題是此次峰會的主題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問題的日趨尖銳化,環境外交日益引起各國的重視。不久前,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馮昭奎先生與日本日中人才交流協會理事長、原通產省公害局局長、產業政策局局長林信太郎先生就環境問題在富士山下進行了數日的對談,內容豐富,思考深刻。本刊特請兩位先生將談話內容作了整理。

  馮昭奎林信太郎

  用兩點論看待環境危機

  ●200711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正在成為對地球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應將氣候變化問題置于高度優先地位,如不及時采取行動,致使地球環境越過臨界點,導致生態遭破壞,為此付出的經濟代價必將急劇增大。

  -我們決不能低估環境問題的緊迫性,因為這個問題存在著非?膳碌加速度。羅馬俱樂部的著名報告《增長的極限》曾引用法國的一個謎語說:蓮葉浮于水面之上,其面積每天增加一倍。倘若蓮葉把整個水池覆蓋起來,池中的魚類等都將窒息、死亡。假定蓮葉在第30天覆蓋整個池面(這將導致池中所有生命滅絕的可怕后果),試問蓮葉覆蓋一半池面是第幾天?正確回答是:第29天,即蓮葉覆蓋整個池面的前一天。

  蓮葉謎語的妙處在于,人們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即蓮葉覆蓋半個池面用了29天,那么,剩下半個池面再被覆蓋,恐怕還要費些時日,其實這個可怕的結局第二天就會降臨。地球環境惡化也有類似性質,即在它日趨嚴重的過程中,不大容易引起人們警覺,然而,當那個極其悲慘的結局即將來臨之際,再動手應付已為時晚矣。

  ●IPCC的報告警告說:如果到2050年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0年削減一半,屆時氣溫將可能上升2℃ 我們可能在30年內首次看到,人類瀕臨發展倒退的邊緣。可以說,人類文明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經過反復驗證的科學判斷。也許有人覺得,地球溫度上升2℃也沒啥了不起。這些人需明白的一點是:人類文明是在具有億萬年歷史的大自然發展過程中誕生的一支脆弱的花朵。文明是在全球的一個狹窄的氣候帶發展起來的。如果有人對今后幾十年地球氣溫可能上升2℃缺乏具體概念,那么,不妨設想一下人的體溫上升2℃、即從37℃上升到39℃會是什么樣!

  北冰洋的冰層每半年融化的面積就相當于土耳其的國土面積。在中國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山有46298 座,而過去20年間西藏氣溫上升了1.1℃,這確實令人擔心,因為有七大河流發源于此,有20億人口的生活、工農業生產、發電、水上運輸仰賴這些河流。在如此重要的地區,如果由于氣候變暖引起冰山大規模融化,其后果難以想像。

  -看待環境問題需要兩點論,既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也須看到問題的另一面,那就是人類文明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依靠科技發展和文明進步,人類一定能夠克服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在18世紀末,隨著工業革命的初步進展,物資運輸量急速增加,而當時的主要運輸手段卻是馬車,馬糞公害日益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時有學者發出警告說,如果物資運輸量照目前這種速度增長下去,那么,運輸所需馬匹的增加將使整個英格蘭在50年后被埋在10英尺厚的馬糞之下,然而,隨著19世紀初蒸汽機車、汽船等交通工具的開發和普及,馬車等利用畜力的運輸手段逐漸被火車、電車、汽車等新興交通工具所取代,整個英格蘭被埋在馬糞之下的悲劇并未發生。

  這個故事很有啟發意義。無論環境問題如何嚴峻,應相信人類擁有克服它的意志、智慧和能力。

  -但是,如果以為人類繼續維持當今這種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就能克服環境危機,那就大錯特錯了。馬糞之所以沒有把整個英格蘭埋在下面,是因為后來發生了產業革命;同樣,為了克服已經威脅到人類生存的環境危機,我們需要實行不亞于產業革命、甚至超過產業革命的世界性大變革。

  從根本上改革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方式

  -為了克服環境危機,僅僅依靠技術進步是不夠的,必須對人類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乃至社會體系進行全面的根本變革。

  一個是生產領域,一個是生活領域,都需要進行根本變革,企業和居民才是拯救地球的主體,F在,世界很多國家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比如倫敦的一些社區開始實施碳民主社會試驗,對節能、輕型汽車實施免稅;城郊居民私家車只能開到公共汽車站,然后換乘公共汽車,而不能直接開進市內。很多事例說明,減排二氧化碳的方法就在人類自身。問題在于人類需要立即行動起來。

  -當今世界一方面有人在挨餓,另一方面卻有人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有詩人說過:世界滿足人類的需要綽綽有余,卻不能滿足人們的貪婪。1988年西方就有人士指出:我最關注的是我們(西方國家的人們)在消費資源時的那種貪得無厭的態度。這是我們的文化的一種反映,這說明我們在精神文明方面不對頭,至少在美國社會,我們是在過度地消費資源,用光它,消耗它,浪費它。可以說,環境問題的本質是人類問題,是道義問題,是資本主義消費文明的一種病態反映。

  一個深刻的問題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富裕階層的人們也紛紛模仿西方、特別是美國人的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

  -人與人都是平等的。因此,發展中國家的人會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像美國人那樣消費呢?問題在于:如果全人類都像美國人那樣過度消費,我們的地球能否承受得了?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讓“國際維綠行動”提上日程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