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消費正是“美國生活方式”的特征,也是美國的最大弱點。為了維持美國人(當然不包括美國的窮人)的過度消費,美國從國外進口了大量的消費品,聽任貿易赤字不斷擴大,再憑借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強使世界其他國家為它的最大弱點“買單”,還自稱自己是世界上頭號文明國和自由、人權、博愛、民主的模范國。有人說,“如果13億多中國人也像美國人那樣消費,再有三個地球也不夠”。世界人口在2030年將從現在的66億增加到82億,在2050年進一步增加到
90億,如果全世界的人們像美國人那樣消費,恐怕再有十個地球也不夠。
-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存的影響早已不是“將來的問題”了,已經對當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當一些人享受豪車、豪宅的時候,大眾卻不得不呼吸污濁的空氣,飲用骯臟的河水,連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都得不到保證。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中國不應該模仿美國建設“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兩三年前,中國的記者丁剛曾發表過一篇評論,題目是“脫美國化,一個不可回避的課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在日本也有人提出類似“脫美國化”的主張。日本是資源小國,又是人口密度很高的狹窄島國,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不能像美國人那樣奢侈。日本、中國以及東亞各國應當發揚“天人合一”的東方文明精神,攜手創造一種新的、健康、節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環境問題導致世界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現在,占世界人口15%的發達國家排出的二氧化碳(CO2)占全世界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從2000年到2004 年,全球變暖等引起的生態災害的大部分發生在發展中國家,2.6億受災人口的98%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由于環境污染,生活在世界最貧困地區的兒童,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不到5歲就死去。
●毫無疑問,氣候變暖的最大受害者正是生活在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的貧窮農民。聯合國《2007/2008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行動,數十年來發展中國家為消滅貧困所取得的進步將全部化為烏有,甚至可能倒退。”
-美國的石油、煤炭、糧食的人均消費量分別是非洲平均水平的1000倍、500倍、8倍。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普通家庭的一臺空調排出的CO2量與柬埔寨人一輩子排出的CO2量相當。埃塞俄比亞的普通農家幾乎沒有排出CO2,可他們卻為全球變暖付出了很多代價。貧困人們不僅未能享受到導致排出CO2的富裕生活,反而成為全球變暖的最大受害者。這才是當今世界最大、最典型的不平等。
環境危機引發人類內部新的矛盾、摩擦和沖突
●應對環境危機的一個大前提就是要樹立一種人類道義或國際道義,這個道義的基本點就是不要損人利己,就是“共生的原理”。
-我非常贊成您的觀點。環境危機已經把全世界的不同地方和不同國家連成一體,即使想要損人利己,最終結果只能是“損人損己”。為此,人類應該團結一致,應對人類共同的危機,這既是人類共同利益,也是人類共同道義。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環境危機正在引發人類內部新的矛盾、摩擦和沖突。
●美國的十幾名退休將領聯名提出一份報告說,“全球變暖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美國恐有可能被卷入由于水和其他資源不足而誘發的戰爭中去”。德國地球變化咨詢委員會也警告說:“氣候變動的影響可能在世界上很多地區引發國家間的沖突,導致整個國際社會趨向不穩定。”
我估計,圍繞環境危機的沖突很可能首先在水資源問題上發生。由于全球變暖導致的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增加、各國工業的用水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劇,在不遠的將來有可能發生世界性的“水危機”。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高橋裕著書指出,通過氣候、地下水、雨水、河流,已經可以觀察到水枯竭和沙漠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他指出,全球約有一半國家是國際河流的流域國,分別處于上游和下游的國家將會發生經常性的利害對立,從而提出“21世紀會不會發生‘水戰爭’”的警告。
-如果真的發生水危機,不僅可能引起國際紛爭,也可能引起國內紛爭。比如,由于全球變暖導致湖水蒸發量增加和降雨減少,橫跨美國和加拿大的五大湖的水位不斷下降。為此,當美國缺水的西南部各州提出要使用占美國淡水資源約90%的五大湖的水的時候,五大湖周圍的各州州長均表示“絕對不同意!”而且,位于五大湖周圍的美國八州和加拿大兩個州于2006 年簽訂“五大湖協定”,禁止向五大湖水系以外調水。這個事實表明,如果發生水危機,國際也可能聯合,國內也可能紛爭。
由于全球變暖,北極圈冰山迅速融化,引起全世界人們的擔憂,但位于北極圈附近的各國卻展開了對北冰洋海底資源的爭奪戰。聯想到對全球變暖既負有主要責任又掌有對應實力的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消極態度,人們不能不哀嘆,這種做法無異于一艘正在下沉的巨輪上的乘客,不是齊心協力促使航船駛向光明彼岸,而是熱衷于爭搶頭等艙。
●在整個地球面臨危機的情況下,打著“國家利益”口號以牟取政治私利的不道德不負責任的政治家太多。而有道德有良知卻沒有權力的正直誠實的人們的諫言和警告反倒被那些政治家的吵鬧聲和喧囂聲淹沒了。
在環保與經濟的“拔河賽”中,經濟的拉力要比環保大得多
-盡管節能和環保正在產生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商業機會,但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真正能將環保置于優先地位的政治家依然是少數派。
●從日本政府來看,主管環境問題的一部分官僚與大藏省(財政部)等經濟官廳有著密切關系。例如環境廳的調整局長是大藏省出身,水資源局局長是農林省出身,事務次官則由原厚生省和大藏省的官員交替擔任。大藏省不管對什么問題總是朝著盡量少花錢的方向考慮,因此大藏省出身的官僚大多傾向于捂住錢袋子。但是我認為,為了應對環境問題,絕對不能做吝嗇鬼。
-最近,中國把主管環境問題的部門提升到部級,也是為了增強環境部門的權限,以更大力度遏制那種不顧環保、GDP 至上的傾向。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