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人類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應對環境危機

時間:2008-07-14 來源: 作者:

    為了克服環境危機,僅僅依靠技術進步是不夠的,必須對人類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乃至社會體系實行全面的根本變革。當今世界一方面有人在挨餓,另一方面卻有人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目前美國人的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正在向全世界傳播。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會想,人與人都是平等的,為什么我們不能像美國人那樣消費呢?問題在于如果全人類都像美國人那樣過度消費,我們的地球能否承受得了?世界人口在將從現在的66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82億,在2050年進一步增加到90億,如果全世界的人們都像美國人那樣消費,恐怕再有十個地球也不夠。

    從環境問題日趨尖銳化的趨勢看,恰恰是應對環境危機的能力、或者說“環境力”日益成為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越來越重要的組成要素。

    從硬實力方面看,例如企業在生產增加值的同時,也產生“負的增加值”(污染和公害等),因此應該對現在的GDP統計減去“負的增加值”。又比如沙漠化擴大導致國土的“實質喪失”或經濟意義上的損失,必然導致綜合國力公式中的“國土”一項被減分。人們總是強調在國家主權的意義上必須“寸土必爭”,可是被沙漠化吞噬的土地不是以“平方寸”為單位,而是以“萬公頃”為單位,一萬公頃相當于一平方寸的9億倍。

    從軟實力方面看,隨著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外交舞臺上的首要議題,“環境力”必將日益成為“外交力”的重要因素,成為展現“國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此外,在世界各國越演越烈的人才爭奪戰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越是環境好的國家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越大。因此,增強“環境力”直接關系到增強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

    應對環境危機的一個大前提是要樹立一種人類道義或國際道義,這個道義的基本點就是不要損人利己,也就是“共生的原理”。環境危機已經把全世界不同地方和不同國家連成一氣,即使想要損人利己,最終結果只能是“損人損己”。為此,人類應該團結一致,應對人類共同的危機,這既是人類共同利益,也是人類共同道義。

    美國著名學者布朗先生最近提出,現在已經到了必須以“戰爭動員”的辦法來應對環境問題的時候了。筆者建議:在開展“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同時,把開展“聯合國維綠行動”提到日程上來。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人類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應對環境危機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