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黃河水順著晉陜交界的大峽谷一路向南,過山西而不入,引黃入晉意味著要把黃河水強行送上五六百米高的山崗,然后迫使它通過300多公里的隧洞和渡槽在崇山峻嶺中穿行,最后一路抵達太原盆地。如此宏大的改造自然的設想,也只是到1980年代中國具備了相應的工程技術能力時,才有了實現的可能。
于是,從1993年起,山西人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萬家寨引黃工程的建設,在山西與內蒙交界的黃河峽谷中,立志把黃河水引上黃土高原,一勞永逸得解決山西的飲水問題。如今,南線工程已經建成運轉,但是,這個投資103億,歷時10年建成的大工程卻遠沒有達到設計之初的目的。
“設計能力是每年供水3億,可現在實際只引8000萬,引來的黃河水,一是太貴,二是太臟!蓖鯐x中說,“一立方要10塊錢,農業用不起,到達太原處理廠的時候,才4類水,太原的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夠,最高設計能力是處理3類水,根本沒辦法處理這么多4類水。”
黃河上游分布著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銀川、蘭州等一連串的工業城市,接收大量排污的黃河水,到了萬家寨已經是劣5類了。時常斷流,污染嚴重的黃河水根本不足以解決山西人的飲水問題。
而地下水的破壞程度,山西比之河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于山西來說,除了農業灌溉無節制的抽取造成的地裂和地陷之外,更大規模的破壞來自于經年累月的大規模煤炭開采。遍及全省各地的大小煤礦使整個山西的地下水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浪費,煤層所含地下水的疏干滲漏還直接導致了雨水、地下水的加速下滲,使地表徑流量大為減少。
2006年初,于幼軍調任山西省長之初,第一件大事就是希望解決山西人的飲水問題。在歷時數月實地考察了山西的主要水庫、灌區、引水渠后,山西的飲水困難讓這位來自南方“豐水區”的省長感到震驚,在一次調研后的大會上,他說,山西水資源形勢嚴峻,且近10年來呈加速惡化態勢,已經嚴重阻礙了山西發展,而且,大多數已有的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地表水流失嚴重,長此下去,將難以支撐、無以為繼!
在他的強力推動下,山西開始了引黃工程以來又一次大規模水利建設。這一次不再是引黃河水,而是在全省各條主要河流上興修水庫,將流經山西的河水盡量多地留在山西。
華北的未來
對于河北的反對意見,王晉中認為,他們的意見有道理,但是山西更有難處。山西的難處,他歸結為兩點,一是挖煤和超采已經讓地下水的破壞快到了底線,二是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造成了華北地區資源過度集中于北京,這種局面應該得到適當的改變。
4月21日,記者前往山西省水利廳聯系采訪時,王晉中說:“廳長剛剛被叫去北京,向全國人大匯報吳家莊水庫的問題。吳家莊水庫已經被叫停了,恐怕很難再批準建設!
一座水庫的停與建容易做出批復,但是,晉冀兩省水資源調配的根本矛盾卻無法解決。在山西省水利廳編制的“2006~2015年水資源規劃配置概要書”上,密密麻麻地標滿了今后5到10年要修建的水庫,大大小小一共30座,計劃到2015年截留地表水15億立方米。
對于河北來說,這一系列規劃中的數字無疑是一個嚴峻的信號。河北境內大部分河流都發源于山西,雖然吳家莊水庫停建了,但是,山西境內更多的水庫建設勢在必行,在未來的10年內,河北地表水資源的大量減少幾乎是必然的。
水資源調配方式的不公平讓晉冀兩省各有各的怨言,但是整個華北地區水資源總量的不足卻是各省區不得不面對的共同現實。既然根源在于區域內水資源總量不足,從區域外調水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解決思路。
事實上,晉冀兩地不論是官員還是技術專家都把希望寄托于國家的南水北調!澳纤闭{第一期河北每年將分到35億方水。”魏智敏說,這比全省水庫一年加起來能蓄到的水還多,將從根本上緩解目前用水的困難。
不少山西水利專家則認為,南水北調工程既然已經上馬,河北、北京、河南都是受益區,水資源匱乏的狀況將得到極大緩解,因此山西現在可以更多地截留地表水,而不必太顧及下游省份的意見。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