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化將增大我國洪澇和干旱災害發生的風險,將繼續對我國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對水資源供需、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沿海地區等的影響更為顯著。那么,我國的水安全將受到怎樣的挑戰,我們將如何應對?
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建云教授說:“第四次IPCC的評估報告基本上認為,人類的活動是近50年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氣候變暖會使大氣水循環的速度加快,大氣水循環速度加快之后,更容易產生一些氣候極端事件,例如暴雨、干旱、臺風等,同時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都有可能增大。”
張建云指出,氣候變化對水安全的影響有四個大的方面:
首先是供水安全,就是有沒有足夠的水給人們用。過去的30年來,由于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共同影響,我國北方的河流徑流量大大減少。海河流域降水減少10%左右,徑流量減少40%%—60%%,在黃河中游減少的作用是30%%—40%%,以人類活動的影響為主。
第二是洪水安全,氣候變化使洪水發生的概率增大。氣溫增高,大氣保持水汽的能力加強,遇到冷空氣就容易產生強降雨,一些局地性的暴雨有可能增多加強。還有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將使得沿海地區的防洪形勢進一步嚴峻。
第三是水環境和水生態安全。氣溫升高之后,對水體生物的生活環境會產生影響,水體生物的分布會發生變化;水體容易產生藍藻、富營養化等問題,再加上降雨減少,徑流減少,對水的稀釋能力變小,自凈能力減弱。
第四是水工程安全。一是全球變暖使得洪水的強度和頻率發生變化。二是氣溫的升高,影響工程材料的耐久性。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我國已采取了各項措施積極應對。在防洪方面,我國加強了防洪工程體系和非工程體系的建設,加大了對江河堤防體系和海堤建設的投入。為了預防和減少局部地區山洪災害帶來的損失,水利部、中國氣象局、國家發改委和國土資源部等聯合作了全國山洪災害的防治規劃,現在正在實施!睆埥ㄔ普f,從水資源管理的角度來講,建立節水型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是第一用水大戶,有效利用率僅為0.4—0.5,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提高到0.5—0.7;我國萬元GDP產值所耗費的水約是世界平均的4倍,這些都有很大的節水潛力可以挖掘。全民宣傳,全民動員,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點點滴滴做起,建設節水型社會,每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