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太湖“頑疾”如何治?

時間:2008-06-16 來源: 作者:

去年爆發的無錫水危機,讓國人不得不面對“太湖治理16年無功而返”的沉重事實。今年太湖藍藻再次提前登場,太湖流域的城市又一次因藍藻開始變得焦躁不安。江蘇省省長羅志軍在不久前召開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說到,“在治理太湖這一個重大的問題面前,我們沒有任何退路,沒有任何余地”,無疑成了政府鐵腕治太的一記強音。

社會多方面力量都在為治太湖“頑疾”做著不懈努力,不少水環保企業也出謀劃策,希望能開出適合國情和行之有效的“藥方”,其中阿科蔓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源頭治理,分層削減”的治湖思路正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配圖:

圖為經阿科蔓水生態技術治理后的武漢塔子湖。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范工程”稱號。

  

現狀:太湖太“累”了

太湖污染、藍藻爆發,不是近一兩年的事了。太湖的生態惡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這一地區高速的經濟發展、每平方公里超過一千人的人口密度、以及太湖流域曾經以化工業為主導的發展策略,都給這個平均深度不足兩米的淺水湖泊帶來難以喘息的壓力。

早在10年前的調查數據顯示,太湖湖面220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44億立方米?删驮谕荒辏磕昱湃胩纳a生活廢水已達45億立方米。也就是說,10年前,太湖已成長三角核心區域內最大的“天然污染盆”。

去年的數據顯示,21條主要環太湖河流出入湖斷面水質達標率僅為61.9%,45條主要河流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僅為53.3%。

這種情況下,藍藻暴發也不足為奇了。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指出,太湖水質惡化的根本原因是排入的污染物遠大于環境容量。

 湖是有靈性的,太湖不堪遭受如此蹂躪,勢必以水危機的方式報復人類。

當談到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時,秦伯強指出,湖泊水環境治理應該遵循控源、生態修復和流域管理的思路。治湖不能只做“湖面文章”,當前太湖的治理關鍵是控源截污。太湖污染并不是短期形成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需要長遠規劃,治控結合,從控制污染做起,并治理已有污染,直到建立良好生態系統,逐步改善太湖流域的整個生態環境。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