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此次發生的大地震,是對政府應急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尤其對于下一步如何盡最大可能減少地震引發的環境污染,有關專家認為,應該盡快啟動地震應急預案,結合各部門的力量,共同抗震救災。
歸納看來,有三點可說是當務之急。首先是加強隱患排查,強化環境監管。對石油化工、核設施等高危企業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尾礦庫、輻照裝置等重點設施,嚴防環境污染事故;其次,要加強這些企、事業單位的應急值守,在專家督促、指導下落實應急預案,及時報送相關信息;此外,應加強應急監測,密切監控污染,重點監測災區水質和大氣環境質量,對可能引發跨流域污染事件的,有關省市環保部門要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加強信息溝通,搞好污染聯防工作。
借鑒經驗應對震區高溫環境
目前,四川已經進入夏季,如何在災后應對高溫天氣,也是目前防范環境次生災害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此,國外有相關經驗可供我們借鑒。
美國地方政府在預測和應對過熱天氣方面的兩種常用策略是:過熱天氣警告系統和降溫措施。當過熱天氣可能對公眾健康造成威脅時,過熱天氣保健警告系統便對公眾提出警告,這些系統通過電腦系統來分析國家氣象局和地方的天氣預報,預測出危險天氣情況。一旦警告發出,城市保健部門就會把有關信息發布給年長者、護理機構,以及其他容易受害的人。
城市官員能夠用以警告市民,并能夠提供直接幫助的行之有效的幾個措施:通過媒體發布忠告;啟動電話熱線;向居民區志愿者、家庭成員、親友們發出警告;提供有空調設備的建筑,并提供運輸車輛;幫助無家可歸者;與地方年長者機構合作,對容易受害人提供有關教育;城市官方也可能協調地方水電公司,確保在高溫天氣中用戶不會發生斷電的情況。
社區能夠采用兩種措施,使用反射陽光的建筑材料,種植樹木和植物提供陰涼和自然降溫,這兩個措施能減少市區熱島影響,也可能限制熱浪沖擊的次數、長度和強度,市區氣溫通常比郊區高華氏2度~10度。
降溫策略,比如使用反射熱量的冷屋頂、淺色路面、種植遮陰樹木有很多好處,包括下列這些:降低環境溫度;減緩因熱而形成的大氣層臭氧污染;減少能源消耗;增加舒適度和改善居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