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世界環境日:追尋全球氣候變暖背后的原因

時間:2008-06-10 來源: 作者: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工商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标惗氛J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經過了低溫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人們開始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如果不采取行動,人類付出的代價將更為沉重。

  2008年,“老天”不開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國南方地區連續遭受四次低溫雨雪冰凍極端天氣過程襲擊,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

  “地公”更不開眼。51214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強烈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5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穆虹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地震災害預計造成的損失將成倍于年初雪災造成的損失!

  就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的幾天,北京一份科學類刊物的編輯給記者發來一份郵件,上面有一句關鍵性的話:“國內外的一些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地震、潮汐等與全球氣候變化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

  在2008年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國家環保部一位官員稱:“在經歷了冰凍雨雪與地震災害之后,人們應該更加理解節能減排、生態文明與低碳經濟的深刻含義及緊迫性!

  變暖的世界帶來更多的危機

  “南方多個地區近期遭受低溫冰凍災害,這肯定是一次大的極端天氣事件!笔澜缱匀换饡WWF)中國分會氣候變化與能源項目主任陳冬梅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原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極地氣象研究室主任陸龍驊也對本報記者解釋說:“氣候變化與整個大氣環流有關。全球變暖后,極端天氣事件有可能增加。”

  統計表明,1980~2005年期間,全世界發生的7500次自然災害奪去了超過200萬人的生命,造成了約1.2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大約90%的自然災害、72.5%的傷亡人數、75%的經濟損失都是干旱、洪水、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低溫冷害、泥石流、森林火災等與天氣氣候有關的災害引起,或者與氣象條件直接相關的流行病和病蟲害引起。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徐影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下墊面溫度偏高,不穩定能量變大。她表示,根據科學研究,氣候變暖是造成全球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

  那么,氣候變化又是如何引發地震的呢?科學家們至少找到了兩個方面的理由:510日,長春科技大學教授楊學祥發表了一篇題為《2004~2018年:全球進入特大地震頻發期》的文章。文章證實,從1955年以后,用近代儀器觀測到,地球自轉加速度約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變化。平緩的變化可能是由地幔與地核的角動量交換,但突然變化主要是由于風和潮汐引起的。

  這種突然的變化不僅與最強和較強潮汐相對應,而且與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場特大地震相對應。

  一些地質學家也開始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冰河融化會釋放地殼里被壓抑的能量,從而引發劇烈的地質變化,導致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等地質災難發生。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地質學家帕特里克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用大拇指擠壓足球,當拇指對足球的壓力去除后,足球將回彈而恢復其本來的形狀。地球的組成結構非常黏稠,所以它的回彈速度很緩慢。

  帕特里克認為,厚厚的冰河的重量給地球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冰河的重量對地震起到了抑制作用,而一旦冰河融化,地震就將因此被引發。而隨著全球變暖,地球兩極的冰河正在消融。帕特里克預計,氣候變暖將為地球帶來許多地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去年公布的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目前,由于人類上述活動所導致的三大危害已經十分明顯:第一,臭氧層變薄甚至出現空洞,使人類受到宇宙射線等的侵害大大加劇,各種癌變、病變不斷增加,甚至嬰兒的早期發育都令人擔憂;第二,溫室氣體的迅速排放與地表植被的迅速減少形成強烈反差,使地表溫度不斷增加,地表能量不斷提高,海平面不斷上漲,氣候怪異難料,沙塵暴、颶風等災害能量與數量不斷升級;第三,由于垃圾的大量焚燒,劇毒化學物質的大量排放,甚至在人類活動很少的兩極地區都難以幸免,人類與哺乳動物的生育能力都在明顯下降。

  中國生態地理大格局正遭受威脅

  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前的幾個月,一群科學家聚集在成都,擔心的正是氣候變化與地質災害的問題。

  117日至18日,中國山地科學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成都舉行。當時就有專家提出,我國山地脆弱亟待保育。幾個月后的512日,一場特大地質災害恰恰發生在山地之間。

  據介紹,我國山地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70%,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國。目前山區面積占陸域總面積的69.4%,近半數人口的生存依賴于山地。全國2852個行政縣中有1424個在山區,536個民族縣中有520個在山區,90%以上的森林和水能資源、54%的耕地、50%以上的草地、76%的湖泊集中在山區。

  山地決定地球表層格局與演化。在亞洲,喜馬拉雅山脈極大地改變了東亞地理格局與氣候格局,是世界范圍山地垂直地帶性與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相互作用、過程復雜的地理區域,也是長江、恒河等大河的發源地,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和水資源。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導致青藏高原山脈群的形成,不僅塑造了陸域三大階梯地勢格局,還相應地形成了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三大自然區域,奠定了中國生態地理大格局。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不斷加劇的人類活動影響下,山地系統正在受到巨大影響!背啥忌降厮降貫暮εc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崔鵬介紹,人類活動導致流域涵養能力下降,徑流變化加劇,山洪危害日益擴大。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世界環境日:追尋全球氣候變暖背后的原因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