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出任過蘇伊士集團中國首席代表、聯合國水務督查專家的高中向記者承認,外資最可張揚的地方是對于質量的控制以及管理制度建設,比如分處全球的資源、工藝可以實現共享,用最少的人辦好事情,能夠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運營。但是高中絲毫不認為政府就理所當然地應該傾向于外資,并且授予他們那讓人不免詫異的長周期特許經營權。
水務特許經營源于法國,只是運營模式之一種,但并不是最好的模式。據介紹,當前人們一邊倒地強調此種模式的優越,卻根本不知道這種模式最初是與腐敗、賄賂聯系在一起的。早年,當法國各區、鎮、縣進行選舉的時候,水務公司通常會出一部分競選經費,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經費是從自來水購買者支付的價格中提取的。當地方長官選舉結束,當屆地方政府就會通過特許形式將全城的供水行業授予提供過競選經費的水務公司經營,由他們一手壟斷。這催生出一些大型資本財團。
20年來,在事關千萬民眾利益的城市供水問題上,中國的地方政府也一直在秘而不宣地做著特許經營買賣,而且此種特許經營權的授予期限一般可以達到30年,有時候甚至是50年。高中說,這在現在的法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法國早先的特許經營權遭到非議,被認為期限過長,特許經營權也常隨選舉情況進行調整。
有意見認為,外資公司在中國水務領域賺了足夠多的錢,并有可能維持這種驕人業績。據天則經濟研究所公用事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旭介紹,這種買賣雖然不是一本萬利,但是“風險低、回報穩定”。
外資在境內水務領域的利潤來源有多個層面。其一是直觀可見的居民支付的水價,這方面的回報率在20%多并不罕見。由于經濟變動因素,城市水價10年間可上漲數十倍乃至百倍。很多外資對水價的長期走勢均會有所預期。考慮到將來的通貨膨脹變化以及水資源的稀缺性,高中認為,油、水同貴的趨勢有可能出現,“現在只是10億的投資項目,50年后可能產生100億的利潤”。
況且,由于管網老化等問題,中國的自來水“龍頭水”無法直飲,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水制品。以北京為例,自來水3.7元/噸,桶裝水500元/噸,瓶裝水3000元/噸,這無一不使普通居民的用水成本越來越高。
另外一些較為隱性的收益則是外界不甚注意的。比如,如今的外資水務都是全球化的上市財團,每收購一個水務項目就是一樁利好消息,一旦將此作為業績宣布,外資公司的股票即應聲而漲,即刻就能成倍收回投資成本。
一名曾供職于外資水務公司的人士對記者說,還有一種更為隱匿的獲利方式即關聯交易。外資公司在一個水務項目的競爭過程中,會以高溢價取得合約,看似多給了錢,但在同一個城市里,公司名下的關聯主體有可能同時也在競爭其他與此并不相干的另一個標的,由于在水務項目層面的溢價式公關,有可能成就這另一樁買賣。
操盤過水務項目買賣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資本其實還獲得了政策性的優惠。例如多年之前,由于政府認為自來水管網等同于電網,涉及國家主權,不可以拿來交易。因之,授予外資特許經營權的只局限于項目自身的凈水運營(將市政提供的水凈化處理后以每噸計價賣給自來水廠),而不包括管網。政府背起了應該甩給外資的一個最難背的包袱:管網建設和維護成本。目前這種情況已有所改善,外資的收購也涉及管網更新和維護。
資本與管制
水務屬于自然壟斷行業,在獲得特許經營權之后,被準入的外資公司也就成了壟斷主體。對于城市水價可能會隨之被壟斷操控的疑問,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代表行業企業出具的一份問題說明稱,“社會運營商一來,水價就漲”,這完全是一種沒有事實根據的說法,水價上漲與水務行業進行的市場化改革沒有必然聯系,而是因為水質提升及成本提高所帶來的普遍現象。所以,在一些地區,改制后水價確實上漲了,但是在另一些地區,沒有改制,水價也在上漲。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由一些水務集團發起成立,由全國工商聯領導。在該份說明中他們還表示,水價是由政府控制的,不可能亂漲價。
另一個與水務企業關系密切的機構“中國水網”為了說明水價的變動情況,也相應展開了一番調研,其結論與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說法類似,強調社會資本或外資水務的進入并不是自來水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