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強調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全局認識的不斷深化。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辦,科研局、國際合作局、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經濟論壇”,近日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央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和理論界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將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科學內涵和基本經驗,以及具體的對策與建議等課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討。這里,刊發部分與會同志的論文摘要,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們關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資源與環境制約問題,其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能源資源不足;二是環境污染;三是生態退化;四是氣候變化。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一系列國情特點所決定的:
第一,人口眾多,人均擁有資源量低。人口國情是首要國情。任何一個總量龐大的資源,為眾多人口所分都將變為人均份額很小的資源。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國土遼闊、地大物博而自豪,但我們的國土近多半是生產能力較低或無法利用的高原、荒漠和戈壁,而生態環境良好、資源豐富、宜人居住的國土僅三成有余。
第二,工業化與城市化加速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突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現代化進程的攻堅階段,工業化正處于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重化工時期,城市化處于快速推進的中期階段。每年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涌入城市,帶來居住、交通和基礎設施、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增量需求,并拉動冶金、化工、建材、電力和能源等重化工業的發展。而這些行業,自然資源消耗量大、環境污染較嚴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決,將會產生資源短缺、環境破壞等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第三,財政經濟實力有限,環保投入強度不足。目前,我國環;A設施投入占GDP比例1%左右,環保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一些環保設備上馬后開工率不足,垃圾綜合利用率仍較低等。
第四,經濟發展模式粗放,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長期以來形成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仍未得到根本轉變,冶金、化工、建材、電力和能源等重化工行業的單位產值能耗較高。這一方面說明這些主要耗能部門節能潛力較大;另一方面說明節能技術較落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第五,環保觀念意識有待強化,環保體制機制亟需轉變。多年來各地出于發展的迫切性,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忽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現象始終未能得到根本扭轉。盡管人們渴望藍天白云、青山綠木、碧水甘泉,但對破壞環境的經濟行為還是予以寬容。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樹立生態文明觀,“建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為此,需要開展以下研究工作:
一要積極開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探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基本規律。重點在產業生態學、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二要積極開展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要為進一步完善資源環境立法工作、建立責任制和問責制等,提供理論支撐。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