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幾個關系

時間:2008-05-19 來源: 作者:

    從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歷史淵源看,幾十年前的世界環境運動產生了國際三大可持續發展理念,而國際可持續發展理念正是中國科學發展觀的依據之一。
  
  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政治關系
  
  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就是政府從主抓經濟、主抓企業向主抓公共事務轉變。這個轉變牽涉到黨政關系調整和干部體制改革。先不談黨政關系,只談幾句干部考核。我們絕不能按實的GDP和虛的口號來提拔干部,應盡快為科學發展觀設計一套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由此表明,堅持推行科學發展觀有什么鼓勵,不執行科學發展觀有什么懲罰,前段時間研究的綠色GDP”目的就在于此。按照中國傳統政治生態,中國官員相對于國外官員位高權重,示范意義更大,把官的事情解決了,其他事情就好辦了,行政體制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下去了。
  
  行政體制改革首要一條就是降低行政成本。古今中外無論誰執政,都沒有必要加重自己的執政成本,都沒有必要養那么多冗員設那么多相互交叉的機構。比如,管國有資產有九個部門,管生產流通的有六個部門,而管一頭豬也有九個部門,至今這頭豬的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
  
  環保體制也是如此。以太湖治理為例,造成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的最大原因是網箱養殖,按規定只能養兩萬畝,結果養了19.5萬畝。但是水產養殖不歸環保部門管,歸農業部門管。而排入太湖的生活污水歸建設部門管。治理水的技術資金歸科技部和發改委管。調長江水沖釋污水歸水利部管。那環保局能管什么?管工業污染,基本上也只能管大廠,因為小廠子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庇護下管不住。可太湖一出了污染事故,全國人民都把焦點集中在環保部門。
  
  橫向說完了再說縱向。這主要體現在上下分離的執法與監測體制。地方環保局的票子、帽子、位子全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他們執法時下不了手,甚至連說清楚也不能完全做到。全國的環境監測體制并不統一垂直,各地監測站長都歸地方環保局任命,因此數據有沒有水分不敢打保票。
  
  權和責應該是對應的,既然擔負了責任就應該有相應的權力。如果有一天環?偩指拿协h境保護部,但仍然只擁有現在的權能,那么就更加被動。因為社會公眾不了解,以為叫了,入閣了,理應有更大的實權了,環保問題就能解決了,其實不然。相應的監管職能不并入,環保體制問題仍和過去一樣。如果說很多部門從前都是為經濟建設為中心而設立,今后應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而設機構。因而推行大部委制非常重要,其進展快慢成敗關乎行政體制改革的結果,行政體制改革的結果又關乎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行政體制改革和環保的關系還應該體現在執政方式的轉變上,特別是環保執政方式的轉變上。政府職能向主抓公共事務轉變,環境保護正是公共事務里重要的部分。因為它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應成為更具有透明性、更具有公共性、更具有現代性的部門。因此更要注重依法行政、公開透明、公眾參與、科學決策,要與人大、政協、媒體、社團、學界等方面加強聯系,這是環保部門的職能性質所決定的。
  
  科學發展觀和環保的經濟關系
  
  首先講環境經濟政策。大家知道,經濟學的第一要義,就是稀缺資源的科學配置。古時候稀缺資源是人口與土地;工業化時代是能源;未來是潔凈的水和空氣。傳統經濟學假設地球資源是無限的,資源在開采之前是零成本的,清潔的水和空氣、生物多樣性也是零成本的。何時當一系列生態危機使這些資源變得稀缺,從而使這些稀缺資源價格體系被確定的那一天,就是經濟學發生重大革命的那一天。世界將產生一種新的可持續經濟學派,推行環境經濟雙贏的生產生活方式。這種生產生活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新能源,二是循環經濟,三是綠色消費。為此,環保總局主動聯系其他部委全力推進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綠色稅收、生態補償、排污權交易、綠色貿易等一系列環境經濟政策。
  
  任何一個全新的理念都需要制度支撐,科學發展觀需要環境經濟政策的支撐。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一旦成功,會為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積下一樁大功德。不僅符合總理環保歷史性轉變的要求,也關系環保部門的重新定位。
  
  如今,國際上環境經濟政策從理論到技術都比較成熟,有人認為,直接引進來用不就可以嗎?不那么容易。因為發達國家實行環境經濟政策是在人均GDP8000美元階段,而當我國人均不到3000美元時,嚴峻的環境危機將迫使我們不得不勒緊褲腰帶提前實行環境經濟政策。這需要盡快算好兩筆賬。一筆是照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發展下去,也就是不實行環境經濟新政策,傳統重化工業的發展空間還能有多大,什么時候會突發難以承載的環境與資源危機?第二筆是實行了環境經濟新政策后,GDP要降多少,財政收入要降多少,轉型的成本有多大?中國的經濟社會能否承載得起?算不清這兩筆賬,中央決策起來就少了些科學依據,雙贏的道路變成了兩難的選擇。
  
  這便是環境稅、生態補償等事關全局的重要環境經濟政策至今未出臺的原因。所以我們要動員各種資源算好這兩筆賬,為中央決策提供依據。
  
  再談談戰略環評。一個大國發展需要有個魂,科學發展觀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個方向,這就是可持續發展戰略?沙掷m發展戰略在環保上的兩大體現,一個是國土整治規劃,一個是產業布局規劃。前一個關系到我國的城市化是否有序,后一個關系到我國的工業化是否合理。
  
  中國的環境問題從一定程度來講更是一個大結構和大布局問題。單個項目都比過去環保、都比過去先進,但擠在一起是否合理?生態環境是否承載得了?這是規劃環評要回答的問題,而我們現在的單個項目環評沒有這個權力。為了從國家發展戰略上推行科學發展觀,我們正在積極爭取規劃環評的法規。
  
  今后的規劃環評將涉及三大方面。一是區域規劃問題。例如,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剩下不多的200多公里的潔凈海灘。現在這塊地方也要大上重化工了,先進去的是石化,緊接著是造紙、水泥、鋼鐵等等。北部灣旁邊是廣東湛江,寶鋼開始更大規模的鋼鐵基地建設。湛江往東是大亞灣,那里的海域污染嚴重,這一片也要大上石化,不僅中石油、中石化,連中海油都要上岸搞大石化基地了。對面是海南省,海南只能搞生態省,但它的實際目標是工業強省。整個三角地海域都在重復地大干傳統重化工業,誰有權力、誰有能力對這一大片海域開發規劃的生態承載力提出意見?沒有。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又是一例,此地四省交界,相鄰幾個市都搞功能規模相同的煤化工基地。由于完全是按行政區劃重復建設,經濟效益成本暫不討論,僅從生態角度講,那片地域極度缺水,相關的生態承載力的評估報告與資源統一開發規劃至今沒有誰做過。環保部門沒有規劃環評的實際權能,這樣的例子在全國很多。
  
  二是行業規劃問題。比如鋼鐵。中國的鋼鐵產量全世界第一,但生產的都是粗鋼,優質鋼如硅鋼、汽車板等都得靠進口,企業規模小且很分散,污染自然很大。這樣的產業還在按行政區劃無序而大規模地發展。還有造紙,整個造紙業占全國GDP不到2%,排放的COD卻占全國33%。中國該不該為這點利益付出這么大的環境代價?如今,化工、煤電、有色等不少大產業規劃里都很少考慮環境因素,也極少征求環保部門的意見。
  
  三是發達地區大城市的環境爭議問題,F在越來越多的白領中間階層為城市環境問題而散步游行,如廈門PX、上海磁懸浮、北京六里屯。這都牽涉到當初與現在的城市規劃,即工業區和居住區規劃的矛盾。什么叫規劃?五年以上的才叫規劃,沒說兩年就變的。很多地方上任一個市領導就出臺一個規劃,廠子旁邊弄出個房地產,房地產旁邊又搞一個工廠,相互交錯,亂成一團。現在大城市市民的環境承受力越來越弱,環境的期望值卻越來越高,很容易在不合理的城市規劃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上引發爭議。至今,環保部門對城市規劃沒有大的發言權。
  
  環保部門現在沒權,只能先做一些事。第一件事情是寫了一系列有關煤化工、鋼鐵、造紙、鋁業等環境經濟比較分析的報告,這些關于科學發展的行業與區域報告受到領導重視。第二件事是按照環境容量定出了符合科學發展的行業和區域限批標準。即不能亂限批、亂卡項目,要根據各地各行業的環境容量,做得有目的、有方向、有效果,真正成為宏觀調控的良性手段。第三件事就是努力推動《規劃環評條例》盡快出臺,使環保進入國家宏觀經濟決策。還是那句老話,我們早就該打破行政區劃,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的總量容量來制訂不同地區的發展目標;再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目標制訂不同的考核評價體系;再根據這些不同的考核評價體系賦予它不同的環境經濟政策。
  
  戰略環評和宏觀經濟的關系原本是非常大的。但現在的阻力是,一些應該研究宏觀政策的部門卻熱衷于具體項目審批。而下面的地市縣反而大張旗鼓地搞戰略規劃,這些亂搞的小規劃變成了更大規模的劃地為牢與重復建設,典型的宏微倒掛。環保局決不能沉溺于項目審批,而是要為國家想大事盡大責。半年前國家發改委做主體功能區劃,好多部門出于自己的部門利益予以抵制,而環?偩终J為,發改委做了一件該它做的大事,大綜合部門就該干大綜合的事。因此,環保總局舍掉部門利益,全力配合,本部門編的生態功能區規劃全部納入,一應數據成果全部提供。作為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執行部門,凡符合科學發展觀就有利于環保,必須服從大局。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幾個關系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