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與環保的幾個關系
時間:2008-05-19 來源: 作者:
之后,中國歷代精英都選擇了西方傳統工業文明道路。走了多年以后,先不論倫理文化的缺失所造成的損失,也不論意識形態上的矛盾所造成的困惑。僅就環境層面講,由于中國的資源和環境成本轉移不出去,本身的資源環境人口國情又撐不起。中國改革
20多年時間取得了西方
100多年的經濟成果,而西方
100多年的環境污染在中國
20多年間集中體現,中國只剩下
20多年的時間去解決西方
100年才能解決的環境問題。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也就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經濟模式的改變,還將涉及到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的深刻變革。中國現在結合老祖宗的生態智慧,又考察吸納了大量西方可持續發展理念,也開始向生態文明轉型。
巧合的是,東西方文明在幾千年前驚人相似地同時崛起,又在幾千年后驚人相似地同時會師。會師在哪兒?會師在生態文明的平臺上。東西方文明如何互補,即中華道統對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是否有不可或缺的補充?這是個大問題,F在要說的是,生態文明將為科學發展觀提供政治文化內涵。
生態文明是世界的潮流,按理應該在發達國家首先興起,因為在那里首先爆發生態危機。但因為西方強大的技術資金使本國的生態危機得以緩解;因為西方工業文明的巨大慣性要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因為西方資本主義不斷向不發達地區轉移生態成本,所以西方發展生態文明的步伐反而顯得緩慢。而基于中國的國情,加上后發優勢,有可能會跨越式地走向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