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厭氧生物處理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在無需提高氧氣的情況下把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和少量的細胞物質,這些無機物主要包括大量的沼氣和水。這種處理方法對于低濃度有機廢水,是一種高效省能的處理工藝;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不僅是一種省能的治理手段,而且是一種產能方式。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世界范圍內各種工業廢水的處理,它的處理工藝主要有普通厭氧消化,厭氧接觸工藝,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厭氧流化床,厭氧生物轉盤等。該工藝將環境保護、能源回收和生態良性循環有機結合起來,能明顯地降低有機污染物,用厭氧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有較高的處理效果,B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COD去除率可達70%—90%,并將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甲烷。用該法處理廢水成本比好氧處理要低[6],設備負荷高,占地面積少,產生剩余污泥量較少,可直接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不需要大量稀釋水,并可使在好氧條件下難于降解的有機物進行降解,但它仍有不足之處,其初次啟動過程較慢,對有毒物質較為敏感,操作控制因素比較復雜,且出水COD濃度高于好氧處理,仍需要后續處理才能達到較高的排水標準。如孫劍輝[7]等研究的用鐵屑作填料的UBF酸化反應器與UASB組成的兩相厭氧系統能夠穩定、高效地處理Zn5—ASA廢水。實驗結果表明:此系統在UBF與UASB的HRT分別控制在5.95h和11.43h時,UBF與UASB的OLR(以COD計)分別高達58.44和
7.結束語
根據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盡管水處理方法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至今已比較成熟,但是在醫藥廢水處理這一領域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僅靠單一的處理工藝是很難使出水達標排放的,必須對現有的工藝進行集成,采用多種工藝聯合處理的方法,才能達標排放,甚至是變廢為寶,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如吸附—混凝—高級化學氧化法[8]、內電解混凝沉淀—厭氧—好氧法[9]、UBF——UASB兩相厭氧法、水解—接觸氧化法[10]、氣浮—兼氧—CASS法[11]、OFR—SBR法[12]等,醫藥廢水經過這些工藝的處理后均能達標排放。筆者認為醫藥廢水治理的關鍵在于準確分析出該廢水的實際水質特性(特別是對廢水內有機物的辨析),以及其在不同溫度、酸堿度、厭氧和好氧等條件下各組分的變化情況,如果掌握了以上信息,在現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就能找到一種真正工藝簡單、操作簡便、處理徹底、節省能源且成本低廉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