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大慶市生態市建設專題報告

時間:2008-04-21 來源: 作者:

  為實現大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大慶市委、市政府把實施綠色生態戰略,建設生態大慶作為城市發展的六大發展戰略之一,作為創建百年油田、構建大慶全面發展戰略新高地的重要內容,全力打造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截止目前,在國家生態市39項指標中,我市已有22項達到國家生態市標準。
  
  
一、高度重視,倍受關注,科學推進機制基本形成
  
  經過幾年的生態市建設工作實踐,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黨委領導、政府實施、人大、政協監督、大企業支持、部門縣區聯動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科學推進機制。
  
  1、認真謀劃發展思路。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大慶的發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親自到大慶,專門就我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國務院參事調研組、院士團在大慶市調研時,都把生態環境問題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專題研究,提出很多具體的建議。20018月,在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命名儀式上,國家環?偩趾褪≌鸵笄械叵M覀,要在不斷深化創模成果的基礎上,向生態市目標邁進。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形勢分析,明確提出要把深化創模成果和生態市建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充分發揮二者的載體作用,不斷增強城市的環境功能,改善生態環境,為大慶的經濟建設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
  
  2、科學制定發展目標。一是劃定了四類發展區域。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開發潛力,將大慶市域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其中對重要的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實行強制保護、嚴格禁止開發。二是確定了三步走發展目標。到2010年,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市區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15年,全面完成生態市建設任務,實現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全市建成高科技現代化城市。三是出臺了三個發展規劃。分別是《大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大慶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大慶市生態市建設十一五規劃》,進一步確定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3、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大慶市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嚴格落實了環境保護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實行了縣、區黨政領導班子生態實績考核制度,把一退三還、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等7項生態和環保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市政府出臺了生態審計辦法,科學評價領導干部的環境政績。2001年以來,通過市長辦公會、常務會、專題會和協調會議,集中研究解決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環境保護與治理等40多個方面的疑難問題。市人大每年都開展環境執法檢查和環保世紀行活動,組織國家、省、市三級人大代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檢查、視察。市政協領導經常深入到縣、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針對生態保護與建設問題開展調查研究。20064月,舉辦了了大慶可持續發展政協論壇。今年,開展了生態市建設專題調研,專題聽取了十個部門的情況匯報,視察了杜蒙縣、林甸縣和油田公司。把九三學社《關于推進我市生態城市建設的建議》,作為4號重點提案進行深入研究論證,更加有力地促進了 生態市建設工作。
  
  4、廣泛深入宣傳動員。2002年和2004年,市委、市政府兩次召開動員大會,號召全市人民積極行動起來,鞏固和深化環保模范城市成果,加快推進生態市建設。每年初,市政府都召開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年度生態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簽定目標責任狀。每年世界環境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在媒體發表文章,對生態市建設和環保工作再部署、再動員。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部門的責任分工,相互配合,合力推進,全面落實了各項任務目標。廣大市民通過12345市長熱線、環境信息網、廣播電臺行風熱線等載體,積極舉報環境問題,為生態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獻計獻策。
  
  5、強化生態保護能力。市政府出臺了全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明確了公安、安全、消防、衛生、環保等部門的責任和任務,印發了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和輻射事故兩個子預案,確立了響應程序和處理辦法。油田公司、煉化公司等石油石化大企業,按照應急響應程序,分別組織了突發污染事件應急實戰演練,檢驗了應急體系的實戰性和可操作性。在市區建立了五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在市環保部門設立了中心控制系統,實現了空氣質量的日報和預報。在大慶水庫建立了東北首家水源地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實現了24小時水質動態監測。此外,我市還建立和完善了消防系統、醫療應急救援系統、地震等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系統,城市生命線系統完好率達到80%以上,達到了國家生態市標準。
  
  二、綜合整治,重點保護,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為了克服城區分散,城市功能弱等問題,市委、市政府確定了東移北擴,中聯西拓的城市建設思路,重點實施了十大工程,加快了生態人居環境建設,努力讓市民生活在良好環境中。
  
  1、森林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大慶是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平原綠化達標工程的重點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連續四年被省政府評為造林綠化先進市。2001年以來,完成人工造林150多萬畝,以西北風口和嫩江沙地為重點的治沙造林60多萬畝,以圍湖圍渠為重點營造水土保持林4萬畝,營造各種防護林帶11000多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7.2%提高到了10%,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風沙危害減輕,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2、草原植被恢復工程。全市現有草原1034萬畝,占國土面積的32.5%,占全省草原總面積的(6500萬畝)15.9%。2001年以來,我市采取多種措施治理三化草場,累計草原改良118萬畝、退耕還草50萬畝,從2001起草原開始逐步實施禁牧,200137萬畝,2002167萬畝,2003150萬畝,2004403萬畝,至2005年全市1034萬畝草原全部實施禁牧,大部分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平均畝產草量由原來不足50公斤提高到80公斤。此外,完成大慶鹽堿地質災害治理面積153.15萬畝,其中市區 114.15萬畝,四縣39萬畝,總面積中屬于油田區的96.4萬畝。項目區內植被覆蓋率由不足40%提高到80%左右,昔日的白色堿斑變得綠草如蔭。退化土地恢復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30%。
  
  3、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20022月,林甸小黑山晉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投資100多萬元進行了規劃和建設。2003年,龍鳳濕地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投資1000萬元建設保護區管理中心,對周邊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在林甸縣巨浪牧場和讓胡路區紅驥牧場設立了白頭鶴保護及蒼鷺保護地。今年,又建立了黑龍江肇源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龍鳳濕地成立了保護區管理處,林甸縣恢復了野生動物保護站。在杜蒙縣連環湖和龍鳳濕地設立了省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成功救助國家級保護動物丹頂鶴10只、東方白鸛15只、大天鵝10只和以及地方保護的蒼鷺、草鷺等十幾種200多只野生動物,放生野生鳥1000多只。為扎龍濕地、龍鳳濕地和連環湖補水23.6億立方米,緩解了濕地渴水,恢復了濕地的生態功能。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0%以上。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大慶市生態市建設專題報告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