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
---最專業的水處理技術服務平臺
會員服務
兄弟站:
能源世界
|
都市世界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產品
公司
求購
資訊
資料
-所有-
-產品-
-公司-
-求購-
-招聘-
-招標-
-工程-
-資訊-
-資料-
高級搜索
熱門搜索:
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廠
圖紙
污泥
SBR
設計手冊
中水回用
氧化溝
uasb
離心泵
濾料
首頁
資訊
專題
產品
案例
公司
求購
招標
同行
招聘
社區
微水會
展會
專家
下載
水專項
中國水協
水務大會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大慶市生態市建設專題報告
時間:2008-04-21 來源: 作者:
4
、水資源保護工程。一是加強水源地監管。
2003
年
6
月,市政府召開第七次專題會議,研究了龍虎泡水源地存在的問題,劃定了水源地保護區,設立了水庫管理站。在大慶水庫建立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在水庫周圍堤壩上建起了圍墻,避免了畜禽對水質的影響。二是開發
“
三水
”
資源。利用火箭增雨技術,每年增加的水量
5
億立方米,補充了環境用水。以黎明湖為代表的水環境整治項目相繼完成,局部水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利用滯洪區和水庫,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同時合理蓄水,實現洪水資源化
75
億立方米。封堵非法水井
2000
多眼,年減少地下水開采量
1.5
億立方米以上,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回升近
20
米。三是提高供水能力。對大慶水庫進行加固擴建,市區自來水綜合供水能達到
203
萬立方米
/
日。新建農村飲水工程
1056
處,解決了
1056
個自然屯、
57.24
萬人農村居民飲水問題,鄉鎮供水能力達到
35
萬立方米
/
日。
2001
年以來,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穩定保持
100%
。
5
、生態景觀建設工程。
2001
年以來,相繼完成了黎明湖、明湖、碧綠湖、三永湖、萬寶湖和乘風湖的綜合整治,東風湖、果午湖、新潮湖治理項目也全部啟動,把一個個昔日的臭水泡,建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風景園。按照
“
一區一廠一礦一園
”
的原則建設的
79
個綠色生態園和城市廣場,成為人們享受自然的好去處。建成了世紀大道、中央大街、開發區火炬新街、經九街等生態景觀大道,結合退耕還林,完成了南一路、南二路、南三路、西一路、東環路等綠廊帶建設,道路兩側綠化帶寬度達到百米以上。對全市
160
多個居住區逐步綠化改造,先后完成東城區、西城區、林源煉油廠居住區及紅崗、大同等居住區的綠化建設。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達到
9.5
平方米
,
獲得聯合國迪拜改善居住環境良好范例獎和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6
、能源節約工程。
2001
年以來,先后對東風、讓乘等地區實施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共取消燃油鍋爐房
118
座,停運
590
臺燃油鍋爐,逐步形成了以熱電聯供為主,燃煤、型煤為輔的科學供熱格局。通過實施清潔生產試點,共篩選清潔生產方案
1300
多個,
65
套生產裝置通過審核。其中煉化公司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后,年節約新鮮水
3600
萬噸,回用工業污水
216
萬噸,污水回用直接創效
1000
多萬元。
“
十一五
”
期間,全市計劃完成節能指標
162.9
萬噸標煤,占全省
52.4%
。油公司等
7
家企業被國家列入
“
十一五
”
千家節能企業,
2006
年,
7
家企業實現節能
49.9
萬噸標煤,占
“
十一五
”
節能目標的
30.61%
。
7
、污染減排工程。
“
十五
”
期間,全市相繼建設了油田公司含油污水深度處理站、煉化公司污水回用工程、曉雪啤酒廠污水治理工程等
138
個廢水治理項目,石化分公司發電機組除塵設施改造、油田公司井下作業分公司粉塵治理等
48
個廢氣治理項目,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廠污油回收裝置、熱電廠粉煤灰陶粒項目等
10
個固廢處置利用項目,保證了重點企業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為了落實污染減排任務目標,市政府制定了
“
十一五
”
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出臺了污染減排實施方案,與各縣區和重點企業,簽訂了主要污染物削減目標責任書。今年,完成了青肯泡氧化塘改造、石化總廠化工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等
8
個重點減排項目,淘汰了煉化公司林源煉油生產線、新華電廠小型發電機組等
4
個生產裝置,全面完成了年度減排目標,比
2005
年減排化學耗氧量
1000
多噸,減排二氧化硫
400
多噸,完成
“
十一五
”
削減任務的
30%
。國家環?偩侄讲榻M兩次檢查我市污染減排工作,都給予高度評價,并要求大慶在污染減排方面繼續在全省和全國當好排頭兵。
2001
年以來,我市化學業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均低于
5.0
千克
/
萬元
GDP
,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保持在
340
天以上,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保持在
80%
以上,均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8
、環境功能建設工程。
2001
年以來,封閉了
14
個生活垃圾簡易掩埋場,新建了杏南、大同等
4
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85%
以上。建設了東城區、乘風莊、申東和西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今年又啟動了東城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及八百坰污水處理廠工程
,
陳家大院泡、月亮泡及庫里泡生活污水處理廠也將陸續啟動。為增強防洪防汛能力,加大了兩江堤防的建設力度,
208.86
公里國堤基本達到了
20
年一遇防洪標準,對安肇新河、雙陽河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河道工程達到
20
年一遇防洪標準。大力實施暢通工程,世紀大道、薩大路、東干線、西干線等城市快速干道貫穿各個城區,
G015
大慶繞行線、中三路改造等
5
路
12
橋相繼竣工,被公安部評為
A
類暢通城市。
9
、農村環境保護工程。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定重點村
89
個,示范村
19
個,建設抗旱保收田
410.5
萬畝,組建農機合作社
136
個。四個縣全部啟動了生態縣創建工作,完成了生態縣建設規劃編制,并通過省專家論審。杜蒙縣和林甸縣積極推進生態示范區建設,基本達到了省級生態示范區標準,并通過省級專家驗收。大同區林源鎮、杜蒙縣江灣鄉、肇源縣永樂鎮、肇源縣三站鎮、民意鄉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標準。確定永樂村、實現村、江灣村、民吉村、太平山村等
11
個村為生態村建設試點,編制并實施了試點工作方案,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0
、生態文化建設工程。
“
十五
”
以來,我市相繼引進提升大慶石油學院、八一農大等
7
所高校、
11
家科研院所,高等教育入學率由
27%
提高
31%
以上,達到了國家生態市標準。建成了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大劇院等
6
個大型文化場所,市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在全市建立了
15
個全民環境教育試點單位,在大企業建立了兩個從業人員示范點,分層次實施專題教育。開展了環保主題征文、科普知識競賽、綠色論壇等系列主題活動,組織大型環保主題文藝匯演、教育圖片展及萬人簽名活動。在《中國環境報》、《大慶日報》等各級媒體推出
“
建設美麗生態大慶
”
專版,發表環保文章
500
多篇。通過開展綠色家園創建活動,涌現出了
50
個綠色家庭,
26
個綠色社區,
65
所綠色學校和
6
家綠色企業標兵。
三、調整結構,突出特色,生態優勢產業長足發展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已由過去單一的油經濟,逐步形成了以石油經濟為基礎、石化產業和地方經濟為支撐、多元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三產業結構由
“
九五
”
期末的
1.8
:
89.7
:
8.5
調整為現在的
3.0
:
85.9
:
11.1
,油與非油經濟比例由
77
:
23
調整為現在的
65
:
35
。我們主要在以下六大產業的發展上加大了力度。
1
、發展生態農業。一是抓園區。建設各類農業科技園區
55
個,總面積
17.3
萬畝,形成了以市級園區為龍頭,縣區園區為支撐,鄉鎮園區為基礎的現代化試驗、示范體系。二是抓基地。建成綠色食品示范基地
12
個,綠色無公害種植面積達到
350
萬畝,占耕地面積的
39.9%
,成為綠色品加工企業的主要原料基地。三是抓綠標。全市綠色、有機和無公害食品品牌達到
132
個。其中有機食品
4
個,綠色食品
60
個,無公害食品
68
個。四是抓推介。僅
2005
年就組團參加了
6
次展會,現場銷售綠色食品
62.7
噸,銷售額
69.2
萬元。五是抓監測。建成了綠色食品監測中心和展銷中心,具有
300
多個農產品的檢測資質,定期對養殖基地、種植基地、農產品批發大市場實施監督性監測,保證市民吃上放心農產品。
2
、發展生態工業。一是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紅崗鐵人生態園等
3
個園區、金鑼等
2
家企業、華科造粒成型冷卻水循環利用等
7
個項目被推薦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高新區日月星大豆工業園區被推薦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二是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石化公司、煉化公司、曉雪啤酒有限公司被列為全省清潔生產試點企業。石化公司、煉化公司已經通過石化總公司的清潔生產審核。三是建設生態工業園區。鐵人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2003
年啟動建設,完成了園區先期啟動地塊自然生態恢復的設計、入駐企業綠化及其余公共面積的綠化工程,已入駐企業
34
家,總投資
3.5
億元,實現產值
5
億元。四是開展綠色企業創建。煉化公司、油田甲醇廠、開發區大豐公司等
16
家企業被命名為綠色企業,
6
家企業成為全省為綠色企業標兵。五是實施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石化公司、煉化公司等
20
多家石油、石化企業,通過了
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并嚴格按照要求組織生產和經營。六是加強污染治理。油田公司上馬了
206
套污水回收裝置,基本實現了油井作業污水不外排。煉化公司建設了日處理
1.2
萬噸的污水深度處理回用工程,每年減少污水排放
400
萬噸。
3
、發展生態旅游。我市突出特有的區域優勢,立足
“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
”
,
“
豐富的湖泊和濕地資源
”
,
“
國內最大的中低溫地熱田
”
等一批不可替代性、不可模仿性的旅游資源,把
“
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國溫泉之鄉
”
作為旅游形象定位,確定了
“
石油文化、特色溫泉、生態濕地
”
為我市三大主打旅游品牌,成為第二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逐步完善和建設了
“
鐵人紀念館
”
、
“
石油技術博物館
”
,浪淘沙溫泉度假區、林甸天興地熱公園、杜蒙陽光溫泉花園、城市鄉村等旅游精品項目,初步構成了大慶特色旅游的主體框架。全市共建成有一定規模的景區
57
處。其中國家
A
級旅游區
(
點
)10
處,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
2
處,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
1
處。
4
、發展生態林業。一是建設造林綠化苗圃。育苗面積保持在
2.5
萬畝左右,年產各類苗木
5000
萬株。市中心苗圃育苗面積達到
2600
畝,品種
52
個,較好地發揮了科研、試驗和示范作用。二是改善造林樹種結構。從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引進耐鹽堿、抗風沙樹種
50
多個,加大了混交林造林力度,楊樹造林面積由
2000
年的
93%
下降到
71%
,樹種結構趨于合理。三是建設林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山杏經濟林產業基地
11
萬畝,利用未郁閉的幼林地間作防風
5
萬多畝,間作板藍根
11
萬畝,在林地間作紫花苜蓿等牧草和胡蘿卜、甜菜等飼料,有效解決了沙區舍飼禁牧后飼草飼料短缺的矛盾。四是建設林業基礎設施。全市先后建設了林木種苗組培中心、病蟲害防治中心、野生動物救治中心、森林防火指揮中心等一批功能性設施,建立了苗圃示范基地、適地適樹研究基地、治沙試驗示范基地、鹽堿地治理示范基地、林藥間作示范基地和豐產林示范基地等試驗示范基地。
5
、發展清潔能源。一是天然氣應用。實施民用天然氣入戶工程,建成
3
座供氣站、
12
座區域調壓站,鋪設中壓管網
80
公里、低壓管網
120
公里,可氣化居民
23
萬戶,年總供氣量
1000
萬立方米,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
99.9%
。二是乙醇汽油應用。
2004
年,我市開始推廣應用乙醇汽油,改裝加油站
265
個,月平均銷售乙醇汽油近
2
萬噸,年可節省汽油
3
萬噸。三是太陽能應用。建設節能日光溫室
390
萬平方米,太陽能禽舍近
47
萬平方米,陽光塑料大棚
800
萬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
5000
平方米,太陽房
10
萬平方米,年可節煤近
16
萬標噸。四是沼氣應用。建成各類農村戶用沼氣池近
1130
座,新建
100
立方米沼氣工程
2
座,
2000
立方米大型沼氣工程已開工建設,沼氣綜合利用戶數近
1400
多戶。五是風能應用。全市小型風力發電機近千臺,裝機總量近
200
千瓦,風力提水機
16
臺,灌溉農田
136
公頃,使邊遠地區用電用水矛盾得到緩解。目前,我市第一個風力發電場項目
——
大慶瑞好風力發電場新建工程獲得省發改委批準。
6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是培育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以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格局。
2001
年以來,共投入
8400
多萬元資金,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
164
項。二是專業園區建設。扶持引導精細化工科技園、大學園、軟件園、創業廣場,現代農業示范區以及新材料火炬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完善了專業園區特色經濟發展格局,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三是推進制造業信息化。選擇
45
家企業參與制造業信息化關鍵技術攻關及應用工程項目,推進企業設計、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提升了我市重點制造業的設計制造能力、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四實施科技計劃項目。圍繞解決石油和石油化工、地方工業、農業及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以及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等工作,安排科技計劃項目
2313
項,擁有自主研發項目
80%
以上。爭取國家級項目
43
項,省級項目
219
項。通過鑒定驗收科技成果
1607
項,獲國家級獎勵
10
項,。ú浚┘壀剟
158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