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不斷強化城市環境管理目標責任制,鞏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成果,推進生態市建設,形成了重點工作有突破、常規工作有進展、突發性工作有措施、各項環境保護工作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堅持環境保護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制度
1、加強對環保工作的領導,實施重大環保舉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嚴格執行環境保護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制度,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城市發展六大戰略之一。成立了鞏固并深化“創模”成果工作領導小組和大慶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先后兩次召開全市動員大會,號召全市人民積極行動起來,不斷鞏固和深化“創模”成果,加快推進生態市建設。制定了《大慶市鞏固并深化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實施方案》,并將指標逐項進行了分解,落實了責任單位,規定了完成時限。市政府與16個市政府職能部門和8大企業簽訂了責任狀,進一步明確了各責任單位的工作任務。2002年以來,通過市委常委會議、市長辦公會、政府常務會、專題會和協調會議,集中研究解決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環境保護與治理等40多個方面的疑難問題。市人大每年都組織環境執法檢查和環保世紀行活動,組織國家、省、市三級人大代表針對“創模”成果鞏固深化和生態市建設情況進行檢查、視察,市政協領導深入到縣、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開展環保工作調查研究。市紀檢委實施行政效能監察和行風評議活動,監督推進了環境保護工作。為了有效推進工作,我市實行了縣(區)黨政領導班子環保實績考核制度和生態審計制度,把生態建設列入各級政府、各部門主要領導工作業績的考核范圍,科學評價領導干部的“環境政績”,取得了較好效果。
2、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加大環保投入。市委、市政府出臺各項重大決策時,都要充分聽取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將環境保護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之中,在大慶市“十五”、“十一五”規劃中都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要內容,明確了工作目標和重點,儲備了一批環境保護建設項目。“十五”是大慶市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時期,到2006年,大慶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20.3億元。市委、市政府和各大企業,結合鞏固國家環保模范城、建設生態市,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力度,完成環保投資累計達145.49億元,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6.3億元,工業污染防治投資45.55億元,各種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1.79億元,環境管理能力建設投資1.85億元。
二、落實“十一五”環境保護計劃和“1231”工程
1、完成“十五”環保計劃中的年度計劃。將環境保護“十五”計劃納入到大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進行了分解,并且逐步實施。主要實施的污染治理項目有:煉化分公司低溫熱利用項目,投資4452萬元;大慶煉化公司日處理1.2萬噸的污水深度處理回用工程建設,投資近4000萬元;油田公司杏十二污水站技術改造工程建設,投資4000萬元;油田公司206套污水回收裝置,投資600萬元;石化公司自備電廠1、2、3號機組除塵器實施改造,投資6000萬元;大慶龍鐵醫療廢物處理有限公司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建設,投資1500萬元;大慶粵海曉雪啤酒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工程,投資1200萬元;石油管理局投資1.6億建設日處理8萬噸的西城區污水處理廠,2006年6月份開始投入使用,年實際污水處理量1000萬噸,削減化學需氧量2290噸。
2、實施松嫩平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依據松嫩平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辦法,完成鹽堿地造林3.8萬畝,龍虎泡等16個湖泡圍湖造林1.43萬畝。以“西北風口”和肇源嫩江沙地為重點的沙區造林35萬畝,沙區治理取得明顯效果。全市5年來累計草原改良40萬畝,退耕還草50萬畝,新建人工草地30萬畝,全市1034萬畝草原全部實施禁牧,牛羊結束了原始放牧時代,開始進入舍飼時代。實施“三化”鹽堿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項目,采取圍欄封育、種草等形式,綜合治理“三化”土地150多萬畝。
三、依法加強污染防治,努力改善環境質量
1、開展環境容量核定工作。根據國家和省環保局的要求,自2003年10月份開始,我市開展了環境容量核定工作,現已完成水環境容量核定和大氣環境容量測算工作。為了推進測算工作,專門成立了測算工作領導小組,聘請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進行技術指導,制定了《大慶市地表水和大氣環境容量核定總體工作方案》,《大慶市地表水環境容量核定和總量分配技術方案》及《大慶市大氣環境容量核定技術方案》。對全市7條排水干渠和地表66個泡沼170多個點位進行調查、監測。經過對污染源數據、監測數據、氣象數據、環境空氣質量數據等一系列數據分析匯總,制作出全市水環境狀況分布圖及電子版地圖,形成大慶市水環境容量技術報告和大氣環境容量測算技術報告,并已通過省環保局驗收。
2、加強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保護與管理。我市地處安達閉流區,市內無天然河流。隨著油田的開發和城市建設,自70年代開始先后建設了以嫩江為水源的北部、中部、南部三處引水工程,和“三引”工程相配套,修建了大慶水庫、紅旗水庫(歸省水利五處管理)、東湖水庫和大龍虎泡水庫四座地表飲用水水源地。我們組織有關區、縣環保部門,開展飲用水源環境保護執法檢查,對4個地表水源和12個地下水源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根據省環保局《關于報批城市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劃的通知》,組織開展城市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劃工作,并結合區劃工作對大慶水庫、紅旗水庫和東湖水庫進行檢查。已經按確定工作任務和要求初步完成基本情況調查工作和保護區劃分工作,并以市政府文件呈報省政府批準。自2001年以來,大慶水庫管理處利用國家貸款,市政府撥款等方式共投入資金約1.7億元左右用水泥墻對庫區進行圍欄以及護坡、清淤、種草、種樹等項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旅游、游泳等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動,對水庫實施封閉性管理,從根本上解決水源人為污染問題。東湖水庫也投入一定資金,對庫區外約40米處用鐵絲網進行圍欄,三年內共清除水草千余噸。各水源地所在區、縣環保部門每月進行一次例行監察,市環境監察支隊負責不定期抽查。加大了水源地環境監測頻次,每月進行一次例行監測,并投資140萬元在大慶水庫建設了水質自動監測站,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故的應急應對能力,確保讓群眾喝上放心水。2005年11月21日,環保局黨組得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發生后,立即組織召開黨組會議研究具體措施,決定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成立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和環保專家趕赴肇源縣,協助當地政府開展污染防控工作,安排應急監測車3次趕赴哈爾濱協助省環保局開展水污染監測,收到省領導好評。
3、開展“省級環境友好企業”創建工作;啟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啟動并開展了創建環境友好企業活動。根據省環保局《關于進一步做好創建環境友好企業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大慶實際情況,制定了《大慶市創建環境友好企業實施方案》,并組織開展了創建工作。2006年,大慶石化分公司和大慶石化總廠化工廠申請創建省級環境友好企業,目前按計劃完成了各項準備工作,經企業自查和市級審核,達到申報條件,待省環保局的復核驗收。
啟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根據國家和省環保局的要求,組織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核定工作,我市應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13家,2006年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3家。已確定的3家企業按照要求制定了清潔生產審核計劃、審核組織,完成了人員培訓,通過大慶環境保護公眾網公布了名單。目前,按計劃基本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預計2007年6月份,提出申請驗收。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