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06年環境狀況公報
時間:2008-04-21 來源: 作者:
七、城市綠化及風景園林建設
2006年桂林市繼續保持“國家園林城市”發展勢頭,城市園林綠化指標持續增長:2006年底桂林市城市園林綠化總面積達2344.06公頃,較上年增加7.15公頃,全市植樹造林達15萬多株(叢),城市綠化及風景園林建設總投資2261.39萬元。城市綠化三項指標持續增長,綠化覆蓋率由上年的40.11%提高到40.16%,綠地率由上年的36.93%提高到37.04%。
八、環境管理
1、環境法制建設
為保證出具證明或證書等法律文本的準確性、規范性、權威性和公正性,以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實際工作,制定了《桂林市環境保護局出具環境保護行為證明材料的規定》。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在環保系統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制定了《桂林市環境保護局貫徹實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五年工作規劃》。2006年是“五五”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啟動和實施之年,全面貫徹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保障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制定《桂林市環境保護局法制宣傳教育“五五”普法五年規劃》。
2、環境執法
環境執法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2006年,全市共出動環境監察執法人員2372人次,監察污染源單位260戶次。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扎實開展了飲用水源保護專項執法檢查、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和建設項目專項執法檢查,掛牌督辦14個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大環境污染案件,有效地查處和遏制了環境污染問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對違法行為及時下達限期整改任務并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全年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94件(其中簡易處罰280件),罰款總金額36.44萬元;舉行環境行政處罰聽證案件1件;審結行政復議案件4件。
3、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市環保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從嚴把關,做好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工作,確保“環保第一審批權”的落實。同時,加強已審批建設項目的監管,督促項目業主執行“三同時”制度,按環評審批意見完善污染防治設施建設。
全年共審批各類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829項,其中對環境影響較大的184個項目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其余645個項目填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建設項目環評制度執行率為100%,項目總投資6433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2626萬元。對476個建設項目進行了環保設施竣工驗收,項目總投資235678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7225.8萬元,項目“三同時”執行合格率為100%。
2006年桂林市環境保護局共出動1106人次,對305個“三同時”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保證“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十二縣環境保護局共出動868人次,對271個“三同時”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
4、排污收費、排污申報
2006年桂林市及十二縣環保局征收排污費總計35503780.35元,征收排污費單位3314家。其中,桂林市環境保護局征收排污費8268319.74元,征收排污費單位953家;十二縣環境保護局征收排污費27235460.61元,征收排污費單位共計2361家。
2006年桂林市及十二縣參加排污申報的單位共計2779家,市區申報單位1433家,其中工礦企業、企事業單位248家,第三產業1185家;十二縣申報單位1346家,其中工礦企業、企事業單位633家,第三產業713家。
5、國家環保模范城授牌
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在榕湖飯店舉行桂林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命名授牌大會,國家環?偩指本珠L張力軍為桂林市授牌,張秀隆市長接過了“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牌匾。
6、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
2006年國家環?偩止嫉膰噎h保重點城市2005年考核結果顯示,桂林市“城考”成績較為突出,環境質量好,特別是可吸入顆粒物指標的年均值、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三項指標在108個國家環保重點城市中名列第一。18項“城考”指標中,有17項指標成績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區2005年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績中,取得96.8分好成績,繼續名列全區第一。
7、突發性環境應急事故處理
為有效地應對突發性環境應急事故的發生,桂林市環境保護局加大對污染處理設施的現場監督檢查和污染隱患的排查,尤其在汛期和枯水期間,做到勤巡查、早預防、早介入、早整治、早消除,為排污單位做好防止突發性環境應急事故的指導性防范工作;同時制定了《桂林市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并進行了突發性環境應急事故的演練。
2006年桂林市沒有發生重大、特大環境污染突發事件。
8、環保目標責任制
在2007年2月5日召開的全區環保工作會議上,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宣讀了桂政發(2007)7號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對獲得“十五”全區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城市進行表彰的決定》,桂林市以925.2分的高分在全區14個地級城市中名列第一。
2007年2月,桂林市人民政府以市政[2007]13號文,通報了2006年度全市環保目標管理任務完成情況:
各縣(自治縣)考評結果:龍勝縣人民政府、靈川縣人民政府、陽朔縣人民政府獲一等獎,資源縣人民政府、興安縣人民政府、臨桂縣人民政府、全州縣人民政府、平樂縣人民政府、永福縣人民政府、荔浦縣人民政府獲二等獎,恭城縣人民政府、灌陽縣人民政府獲三等獎。
城區考評結果:疊彩區人民政府獲一等獎,象山區人民政府、七星區人民政府、秀峰區人民政府、雁山區人民政府獲二等獎。
市直11個部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建規委獲一等獎,市市容局、市工商局、市經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衛生局、市林業局、市市政局獲二等獎。
九、公眾參與
1、辦理人大議案、政協提案,處理群眾來信來訪
議案提案:全年議案提案11件,其中人大議案3件,政協提案8件。
群眾來信來訪:2006年全市環保系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共計3847件,其中水污染380件、大氣污染1431件、固體廢物污染57件、噪聲污染1937件、其他42件,調查處理投訴3711件,處理率為96.5%。
2、環境宣傳教育
結合環保重點工作,全年在中國環境報、桂林日報等報刊上發表環境新聞稿245篇。針對群眾投訴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環保行政執法的宣傳,與桂林電視臺《新聞時間》欄目聯合,制作7期環境環保系列節目,主要內容為環評審批、排污許可證的申請發放、建筑施工及中高考期間的噪聲管理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的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等方面內容。在“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環境日”宣傳中,組織局有關部門在中心廣場開展了有獎問答宣傳活動及法律法規咨詢。6月4日晚,組織我市10多所“綠色學校”參加桂林市紀念世界環境日文藝演出。6月5日,桂林市人民政府潘建民副市長在桂林電視臺作紀念世界環境日電視講話;桂林日報刊登潘建民副市長紀念世界環境日的文章。
2006年,在興安縣、荔浦縣各舉辦生態桂林建設暨環保業務培訓班和全市環保法律法規暨環保業務培訓班,12縣環保局長、行政執法人員以及企業環保人員共250多人參加了培訓。
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全國大、中、小學生“珍惜、愛護水資源”系列比賽,獲得了全國二等獎。繼續開展《環境小報》競賽活動,收到《環境小報》364份,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向桂林《環境教育》雜志選送了一批我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環境教育論文及案例。
開展“義務環境觀察員”活動及在暑期與桂林市民主小學、榕湖小學、南溪山小學聯合制作系列暑期專題節目,充分利用電視媒體宣傳普及環保法律法規、介紹環保常識,倡導綠色環保生活,促進我市環境保護模范城以及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3、創建綠色環保系列活動
根據自治區綠色環保系列創建活動辦公室通知,組織我市自治區級、國家級綠色學校開展“綠色希望手拉手,廢品回收助失學”活動,共收到捐款5600多元。開展創建“綠色學校(幼兒園)”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評選活動,評選出先進個人88人。舉辦了2006年桂林市創建“綠色學校”培訓班,并為桂林市創建“綠色學校(幼兒園)”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代表頒發了證書。我市的中小學、幼兒園的校長、園長等120多人參加了培訓。對申報2006年度桂林市級綠色學校幼兒園的45個申報單位逐個進行現場評估檢查,年底對24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命名表彰。
十、環保科技
1、環境監測
2006年桂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通過計量認證監督評審,與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簽訂《ILAC-MRA/CNAS國際互認聯合標識使用協議》,成為擁有ILAC多邊承認協議(MRA)資格的成員,可以使用ILAC-MRA/CNAS國際互認聯合標識。
由桂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編寫的《2001~2005年桂林市環境質量報告書》獲全國環境質量報告書三等獎、《桂北地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技術的研究》獲桂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桂林市水環境質量改善與綜合示范項目”《第三方水質監測報告》通過驗收。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全年共完成水質、空氣、噪聲等環境質量分析數據22933個,其中監測數據19837個,質量保證數據3096個。全年共完成廢水、廢氣、污染源噪聲、煤質、飲食業的油煙等各項污染源監測數據27964個。環境空氣質量日報系統全年正常運轉,提供4339個數據,發布365期空氣質量日報及預報。陽朔龍頭山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年正常運轉,提供2781個數據,發布52期水質周報。開展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監測,提供20000個監測數據。
2、環?蒲
2006年,桂林市環保科研所積極開展建設項目環評,完成上級下達的環保科研工作,并積極承擔環保規劃、風險評價、污染治理方案等專題工作。完成64項桂林市建設項目環評工作,其中環評報告書12項,報告表52項,全部通過評審。編制完成《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桂林轄區)》、《桂林市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現狀調查報告》,并通過專家組評審。利用建筑廢渣環保節能多孔磚課題的研究及示范工作進展順利,《漓江風景區沿岸城鎮生活污水排放方案研究》課題獲桂林市科技局立項。負責編制的《廣西陽朔縣陽朔鎮環境保護規劃》、《荔浦縣龍口電鍍工業區環境風險評價專題報告》通過專家組評審論證。以上科研課題的開展和完成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為經濟建設提供技術服務。
3、環境信息
2006年,“桂林環保網站”完成第四次改版,增加了視頻板塊、公益廣告宣傳板塊,版面布局更加清晰美觀,功能明確,網站信息量擴大。網站點擊率穩步上升,網站全球排名上升一倍。通過網站這一有效載體,及時把我市及國內外有關的重要環保信息、環保工作動態、重大活動在網頁上發布,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桂林環保網站”成為了桂林市政府環保工作政務公開的窗口、市民與網民了解桂林環境質量及環保投訴的平臺以及企業辦理環保業務事宜的辦事行動指南。充分發揮了網站在服務環境保護管理、環境保護宣傳方面的作用。全年在桂林電視臺發布52期“空氣質量周報”,制作了52個環保小宣傳片。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