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桂林市2006年環境狀況公報

時間:2008-04-21 來源: 作者:


   
三、空氣環境
    1
、狀況
   
1)市區
    ●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為0.046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年監測日均濃度值范圍為0.0040.146毫克/立方米,超標率為零。
    ●
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為0.030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全年監測日均濃度值范圍為0.0030.089毫克/立方米,超標率為零。
    ●
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0.030毫克/立方米,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全年監測日均濃度值范圍為0.0050.127毫克/立方米,超標率為零。
    ●
降塵:年平均值為4.14/?平方千米,比上年度降低30.8%,全年監測濃度值范圍為1.198.59/?平方千米。
    ●
硫酸鹽化速率:年平均值為0.584SO3毫克/100平方厘米堿片?日,比上年度增加24.0%,全年監測值濃度范圍為0.0200.910SO3毫克/平方厘米堿片?日。
    ●
降水:降水pH值年均值為5.24,酸雨頻率為30.9%,與上年度相比降水pH值年均值下降0.40,酸雨頻率增加6.6個百分點,全年pH值范圍3.787.76。
    ●
環境空氣質量日報級別:全年共監測365天,其中227天空氣污染指數(API)為一級,138天空氣污染指數(API)為二級,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100.0%。
   
2)各縣
    12
個縣的縣城環境空氣質量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總懸浮顆粒物(全州為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全部符合國家二級標準。    全市工業企業排放工業廢氣中污染物排放量為二氧化硫排放量5.49萬噸、煙塵1.64萬噸、粉塵1.80萬噸。
    3
、措施與行動
   
工業廢氣治理:2006年,全市共投入6813.8萬元資金用于工業廢氣污染項目(老工業污染源)治理,完成了治理廢氣項目13個,新增廢氣治理能力226.92萬標立方米/時;全市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排放達標率達94.16%95.54%、95.87%
   
加大了煙塵控制區鞏固建設工作力度,全年共出動3900多人次,對391臺窯爐、鍋爐、大灶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對4家煙塵排放超標單位進行限期治理。經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391個煙塵控制源排放的煙氣黑度和煙塵濃度均達規定標準。2006年,桂林市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100%
   
四、聲環境
    1
、狀況
   
1)市區
    ●
噪聲功能區定期監測:除1類區(夜間)、4類區(夜間)超標外,其他功能區均達標。夜間超標率50.0%,最大超標9.7分貝。與去年相比1類區、2類區(晝間)等效聲級有所下降,其他功能區等效聲級有所上升。
    ●
區域環境噪聲監測: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0分貝,按城市區域環境噪聲質量等級劃分屬于較好等級,與去年相比,上升0.3分貝;在監測區域中,暴露在60分貝以上的面積占總網格面積的3.4%,與去年比下降3.4個百分點。
   
噪聲源構成比中生活噪聲占首位,聲源強度則是施工噪聲占首位。噪聲聲源構成見圖2-3
    ●
交通干線噪聲監測: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7.9分貝,按道路交通噪聲質量等級劃分屬于好等級,與去年持平。
   
2)各縣
    12
個縣縣城進行了噪聲功能區定期監測,其中陽朔、臨桂、興安、永福、灌陽、龍勝、平樂七個縣各功能區監測結果均低于國家標準;全州1類區夜間超標;靈川2類區夜間超標;資源4類區夜間超標;荔浦1類區夜間超標;恭城4類區夜間超標。
    2
、措施與行動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境噪聲污染管理的規定,開展噪聲達標區鞏固建設工作,噪聲達標區面積45.60平方千米,覆蓋率占建成區面積58.31平方千米的78.20%。
    2006
年,桂林市環境保護局制定了《桂林市中、高考期間加強噪聲污染監督管理工作計劃》。切實將監管計劃落到實處,加強了對企業,特別是建筑工地的噪聲監管,嚴格控制建筑工地夜間施工噪聲擾民及干擾考生復習、休息的現象發生。
   
五、生態環境
    1
、狀況
   
桂林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利于動植物生長。高等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銀杉、桫欏等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區域內發現陸生脊椎野生動物450多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有黃腹角雉、云豹、蟒蛇、金雕、白頸長尾雉等。
   
桂林市已建立12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27077公頃,占桂林國土面積的15.3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屬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9處。
   
桂林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98.29億立方米,2005年人均水資源8040立方米。
   
桂林自然條件優越,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總面積157.8萬公頃(不含灌木林),森林覆蓋率56.92%(不含灌木林),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量5080萬立方米,人均有林地面積0.318公頃。城市新增綠地面積35000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綠化率36.8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88平方米.
    2
、措施與行動

   
桂林市在在恭城、龍勝兩縣獲得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各縣的創建力度,20071月又有陽朔、興安、靈川和資源四縣獲得了第五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命名,為桂林生態市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六、固體廢物
    1
、狀況
    ●
工業固體廢棄物: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30.38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121.29萬噸,工業固體廢物處置量0.34萬噸,。
    ●
城市生活垃圾:市區生活垃圾產生量21.50萬噸,生活垃圾清運率為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各縣城以及農村生活垃圾情況未統計。
    ●
危險廢棄物:全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815.51噸,綜合利用量為774噸,處置量為41.51噸,處置利用率為100%。
   
醫療危險廢物產生量和處置量均為1779.88噸,安全處置率為100%。
    2
、措施與行動
   
1)充分利用各企業閑置的廢物處理能力為社會服務,以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為發展方向,不斷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水平。通過強化監督管理,全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達到92.02%,較上年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91.36%相比有所提高。
   
2)多元化投資,新建各類工業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設施。以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為發展方向,不斷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水平。
   
3)進一步完善我市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市區有小型垃圾運轉站11個、臨時垃圾收運站4個,機動運輸車輛127輛,非機動車輛632輛。環衛系統對城區住戶、單位采取上門收集垃圾方式,每天收集一次,垃圾收運達到日產日清。
   
4)為確保垃圾24小時全天侯正常處理,沖口垃圾填埋場整修加寬進場道路300,整治進場秩序,保證垃圾正常傾倒。
   
5)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及監管工作,要求各醫療機構將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進行規范化歸類,基本做到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完全分開,2006年醫療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100%。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桂林市2006年環境狀況公報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