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谑袊噎h境保護模范城市復查工作報告

時間:2008-04-21 來源: 作者:


  
  3、2002年開展白色污染專項整治
  
  白色污染問題是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2002年市政府決定開展以市環保部門牽頭的白色污染專項整治。先后組織環保、工商、質監等職能部門聯合執法68次,出動人員515人次,出動車輛147車次,暫扣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約7267公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40650個。并在全省率先頒布了《海口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辦法》,對生產、銷售、使用、回收等環節上實行了強制性措施,步入了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管理軌道。目前全市大多數農貿市場、百貨商店使用的塑料袋均為可降解塑料袋。
  
  4、2003年開展對海口環境的八查十治
  

  2003年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了八查十治環境綜合整治:一查思想觀念,提高重視環境的思想認識;二查城市建設質量和密度,重點保護海邊、江邊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三查亂采砂石等十亂現象、采取治理措施;四查重點部位、堅持排除一切影響環境建設的行為和思想認識;五查亂埋亂葬現象;六查違章建筑,特別是沿海、沿江、沿路的違章建筑,堅決清除;七查臟亂差部位,清理垃圾村,努力消滅衛生死角;八查影響景觀的破亂建筑群落,查實一處拆除一處。一治亂采砂,二治亂采石,三治亂取土,四治亂砍樹,五治亂倒垃圾,六治亂擺攤點,七治亂搭建,八治亂占灘填海,九治亂埋葬,十治亂排污等八查十治環境綜合整治。全年共拆除盲流村、養豬村、垃圾村79個,拆除違章建筑12萬平方米,清理衛生死角500多處,清理垃圾4000多噸;停產整頓29家采石場,取締2家采石場,取締17家非法采砂場,整頓52家粘土磚廠,查處向海灘傾倒垃圾車輛2 部,發動11萬人次中小學生參加全市清理亂張貼廣告和白色污染宣傳活動。亂采濫挖、亂砍濫伐、亂捕濫殺、亂搭濫建、亂填濫占、亂丟濫倒、亂涂濫貼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5、2004年實施碧水、藍天、安靜三大工程
  
  為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成果,2004年,市政府組織實施了碧水工程、藍天工程安靜工程三大工程,開展河流綜合整治、水源保護、城市污水處理、大氣環境改善、環境噪聲治理以及生態環境改善等60項環境整治和建設項目。有效解決我市存在的地表水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噪聲擾民等環境問題,進一步提高了我市的環境質量。
  
  6、2005開展違法建筑與市容市貌為主五項綜合整治
  
  2005年市委通過《中共?谑形P于加強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城市管理的決定》,決定從2005年開始用三年時間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對違法建筑、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市場秩序、安全生產等5各方面專項整治,提升?谑械某鞘衅肺,大力改善海口市城市面貌,提高城市人居生態環境質量。貫徹雷霆整治,人性推進的方針,堅持先易后難、先官后民、先己后人、先單位后個人控制新增加的、打擊在建的、重點整治主要道路兩側的、從快打擊拆后違法再建的原則,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截至2006年底,總共拆除72萬平方米。重點整治市容六亂、環境衛生臟亂差、破壞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行為,清理占道排檔、攤販等253280宗,拆除違章廣告招牌1011塊,清洗亂張貼、涂畫等981740張。查扣摩托車交通違法9583輛次。查處車輛亂停放21578輛次,整治三車違章入市,查扣三車”5030輛。共檢查電子游藝場所68家次,對一家擅自增加機型的游藝場責令停業整頓。積極開展打擊四黑工作,查處2家無證旅行社,查處一家長期非法從事經營旅游業務的窩點。取締無證行醫診所36家。
  
  72006年開展水源地保護整治
  
  為了確保我市飲水安全,2006年對轄區內水污染防治情況展開全面檢查。一是徹底清理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企業,對8家企業進行了檢查,防止偷排漏排,污染南渡江水質。二是全面清查影響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的污染源和建設項目,責令關停了位于水源保護區內的小型餐飲店。三是嚴格執法,規范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環境管理;四是向社會公布飲用水源環境信息,接受媒體監督;五是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目前,我市兩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ㄎ澹﹦撔麦w制,將創模理念向農村延伸
  
  ?谑性陟柟毯蜕罨菂^創模成果的同時,不斷把創模理念向鄉鎮農村擴展,把環保模范城市環境管理目標和管理手段向中心城鎮延伸,取得以點帶面、城市輻射鄉村、帶動鄉村的效果。近年來,?谑形、市政府深刻認識到:文明生態村建設是一項民心工程、發展工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拓展創模成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綜合創建載體。為此,堅持不懈地在全市農村廣泛開展文明生態村的創建活動,推動了農村各項工作,七年來全市共投入7615萬元,極大地改變了農村的落后面貌,2006年建成文明生態村812個,占自然村總數的38%。特別是連片創建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初,全省文明生態村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我市榮獲全省文明生態村建設示范市。羅干、劉云山、賀國強等中央領導同志在?诳疾鞎r,對文明生態村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新聞媒體多次報道我市的文明生態村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的蓬勃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綜合效應,給我市的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整治生態環境。文明生態村建設,一開始就堅持從農村的實際出發,選擇了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臟亂差問題作為突破口。清除垃圾、植樹種草、硬化道路、設垃圾箱、改水改廁,建沼氣池,建設宣傳文化室、籃排球場、休閑小廣場等文化休閑設施。通過整治,徹底改變了以往農村臟亂差的落后面貌。農民的人居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道通暢、綠樹環繞、環境整潔、清風撲面,良好的村容村貌已經成為文明生態村的重要標志。
  
  二是發展生態經濟。文明生態村建設的核心是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我市結合實際,把創建活動與調整種養業結構、發展庭院經濟、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等緊密結合起來,創出了很多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瓊山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打造一村一品,涌現出一批檳榔村、香蕉村、胡椒村、橄欖村等;美蘭區演豐鎮、龍華區龍橋鎮、秀英區石山鎮等文明生態村片區成為我市農家樂旅游的亮點。經過創建,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是培育生態文化。文明生態村建設,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一些農民不衛生、不文明的生活習慣,增強了農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創建活動中,我市組織環保、理論、科技、文藝、衛生、法律等下鄉,建設宣傳文化設施,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大力開展告別陋習,珍愛健康,保護家園無毒村、五好文明家庭樹文明新風、過文明公期等創建活動,切實改變了農民的一些落后習俗,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在廣大農村中,遵紀守法、講求科學、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
  
 。⿵娀芾,建立長效環境監管機制
  
  1、加強立法。七年來,我市探索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不斷健全完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努力提高我市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水平和效率。為控制環境污染和防止生態破壞提供依據。我市加快了環境立法的規范化進程,充分用好省會城市立法權,先后制定了《?谑旋執溜嬘盟喘h境保護管理規定》等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8件、《?谑幸淮涡运芰现破肺廴痉乐无k法》等政府規章5件和《海口市環境污染行政責任追究辦法》等規范性文件18件。并在環保限期治理、暫時扣押等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地方性環境法規體系。
  
  2、完善規劃。建設生態市,規劃是關鍵。從全局出發,統籌規劃,堅持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理念貫穿于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等重要工作中,全面實施綜合質量效益量化考核,提升環保參與綜合決策的地位。七年來,先后制定《?谑谐鞘锌傮w規劃》、《?谑猩鷳B城市建設規劃》、《?谑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谑协h境質量全面達標規劃》、《海口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谑行笄蒺B殖環境保護規劃》和《海口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等規劃,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環境規劃體系,增強了環保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學性。為加強環境管理,控制環境污染和防止生態破壞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3、環境準入。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保三同時制度,從源頭把關。積極開展規劃環評工作,先后組織編制?谑谐鞘锌傮w規劃環境影響篇章和藥谷等區域開發規劃環評。加強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城市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嚴防新的污染和生態破壞。七年以來,共否決各類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34個;審批各類建設項目環評文件2290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100%,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100%,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80%。
  
  4、污染防治。一是繼續推行環保目標責任制。市政府制定并下發了《海口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實施方案》,明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及重點企業的環保責任,推進了重點環境問題的解決,同時也促進科學政績評價和干部考核體系的建設。二是按照省政府下達的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指標,其中COD排放量15130噸,SO2排放量700噸,結合我市十一五經濟發展規劃,調整產業布局,重新擬訂我市總量控制分解計劃,將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并落實到排污單位。去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年排放量12629.1噸,低于省國土環境資源廳下達控制指標20000/年。二氧化硫(SO2)年排放量351.37噸,低于省國土環境資源廳下達控制指標1300/年。三是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去年以來,共發放了130個排污許可證。
  
  5、能力建設。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環保部門內部機構、職能建設。2005年在管理體制改革時,監察支隊、監測站和信息中心升格為副處級單位,并增加人員編制,其中監測站由50人增加到60人。在四個區分別設立分局,每個分局配15人。并在全市23個鎮設立管理所。每個管理所配三人,環保工作延伸到農村。
  
  6、環境宣教。七年來,把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堅持每年開展不同形式、不同載體、不同主題的環保宣傳活動,弘揚生態文明,倡導綠色消費,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一是加強環境宣傳。做好環境新聞宣傳,特別是從去年7月份開始每月初在?谕韴、?陔娨暸_和廣播電臺發布我市上一月份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管理情況。在明珠廣場電子屏幕每天播放150分鐘環保宣傳片。從今年65日開始為期1年,在?陔娨暸_《質量與健康》節目開設《環境你我說》,每周兩期,每期10分鐘,擬制作92期。同時,結合“6?5”世界環境日、“5?22”生物多樣性日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二是加強環境教育。先后組織工業企業、加油站、高爾夫球場等多批企業進行培訓教育。邀請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對口處室的處長到?诮o環保系統干部職工講課,進一步提高環保系統干部職工的業務素質。開設環保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在雷瓊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等開設未成年人環境保護體驗教育基地。三是綠色創建活動。以綠色創建為抓手,積極推進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引導、組織廣大公眾開展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主題的環境保護活動,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的主動性、自覺性。我市長信海景花園等小區被評為省級的綠色社區。
  
  7、夯實基礎。為了提高監管能力,建立長效機制,防范環境風險,摸清我市污染源底數及分布情況,對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保障環境安全,消除環境污染隱患,我市率先于去年開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范圍為整個行政區,面積2304.8平方公里,普查對象涉及各行各業排污單位。在對污染源調查摸底基礎上,建立污染源管理系統(包括動態污染源數據庫、多媒體信息查詢系統和業務流程管理系統等),并實行動態管理。去年已完成主城區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共發放表格5380份,收回表格5067份;今年又開展對23個鄉鎮的污染源進行調查。
  
  三、實現十一五考核指標,迎接環保模范城市復查驗收
  
  環境就是生產力、生命力、國際競爭力。鞏固創模成果就是最有利于實現發展生產力,增強城市生命力,提高競爭力的途徑。環保模范城這一榮譽的含金量之所以高,就是因為鞏固創模成果過程是推進城市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這是7年來市委、市政府在鞏固創模成果實踐中的深切體會。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谑袊噎h境保護模范城市復查工作報告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