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緊迫感,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在這份長達40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用了一頁多的篇幅談環境問題。其中,今年的環境工作將圍繞10個方面開展:一是落實電力、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計劃。二是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和重點工程建設。三是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和示范工程。四是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和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五是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六是鼓勵和支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七是加強土地、水、草原、森林、礦產等資源的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嚴厲查處亂采濫挖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八是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九是完善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獎懲機制。十是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投身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在這10個方面的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出目前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今年,“十一五”已經過去五分之二的時間,但由于前期任務沒有完成,在剩下的3年里要完成削減7%左右的污染物指標,任務相當艱巨,形勢非常嚴峻。
南方冰災給中國環境提出警告
剛進入2008年,南方的冰雪災害就給我們以警示。全球生態變化這次讓我們支付了1111億元的“巨單”。而將視角回望,十幾年間,我們為生態破壞所付出的代價其實更為巨大。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把“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列為今后執政面臨的八大問題之首,凸現生態問題的重要程度。
環境危機無法忽視。中國的GDP增長是面子,環境污染與資源損耗是里子,內里千瘡百孔而外表光鮮的經濟增長遲早會付出慘重代價。
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曾于2006年9月聯合公布了2004年綠色GDP核算報告——所謂綠色GDP,分別用的是各省公布的GDP總量,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顯示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但此后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下,2007年的《中國綠色GD
P報告》出臺受阻。以經濟發展之名,國內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絕非無實權的環保部門和弱小的NGO組織所能撼動。針對兩位數增長的各地GDP,綠色核算小組發言人透露,有些省份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為發展模式的,其環境污染治理成本最高可達10%,扣除這方面成本的話,GDP實際是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
瞞住了綠色GDP數據,卻藏不住環境污染的客觀現實。環境代價正在顯性化,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水質污染,內河湖泊的斷流,以及水土流失與癌癥村的增加,表明經濟發展的成本已無可隱藏。不計后果的GDP增長,必然以日后更為高昂的代價為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畫上刺目的休止符。
3月1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張力軍,就環境資源和節能減排問題答記者問。解振華說,目前,我國從宏觀層面來看,經濟增長速度依然偏快,產業結構重型化格局還沒有改變。微觀方面,企業主動淘汰污染產品生產的動力不足,國家監管水平和處罰力度也沒到位。張力軍坦言,一些地方對環保不夠重視,盲目開發,現在環境問題已逐步顯現。
面對嚴峻的環保形勢,代表、委員們憂心忡忡,紛紛諫言獻策。
王玉慶委員提醒說,要防止為了完成指標出現數據造假。他建議除了加大監督和監測的力度外,還應該出臺相應的經濟政策鼓勵企業治污和節能的積極性。
張力軍說,他們正在關注大批治理設施投入后有效運行的問題。因為過去出現過花巨資投入的治理設施卻成了曬太陽工程。“對這些治污設施的運行,每月都要進行巡查、檢查。同時,國家環?偩钟辛蠖讲橹行,也會隨時巡查,發現問題立刻處理。”
鄭柏平代表建議,政府在監督企業方面不應單打獨斗,應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比如可以讓人大代表和記者成為監督員。
解振華說,2007年11月國務院已經發布了節能減排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要求對各省級人民政府和千家重點耗能企業每年的節能減排情況進行統計、監測和考核。評價的結果要作為實施責任制、問責制的一個重要依據。解振華還透露說,今年3月,各省級政府將對千家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情況公布結果,5月至6月,國務院將對各省級政府節能減排情況進行公布。
“結果公布之后,問責就開始了。”解振華說,沒有完成任務的省和重點企業要向公眾作出說明,并限期整改,而且這一年企業和政府都不能參加各類評先選優,也不能給予其它的榮譽稱號。對這個地區和這個企業新上的高耗能項目,一律停止核準和實行區域限批。最后的結果還要交給組織部門和國資委,作為官員政績考核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點內容。
據了解,一些地方已經有了自己的強硬考核標準,但更多的地區還在環保的老路上徘徊。河北省規定,30個縣和3
0個重點耗能企業3年之內必須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如不能完成,領導就地免職。2007年,在山西省119個縣市區綜合考核中,河津和孝義,這兩個山西僅有的百強縣,因環保不達標被取消了評優資格。
來自漣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鄭柏平說,他從基層來,而且也是一家鋼鐵企業的負責人,他最擔心的是中央政府下大力氣解決環境和能源問題的決心怎樣能到地方不走樣,特別是基層政府在執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時不打折扣。
國務院印發的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了2010年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其中提到,中國將建立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也許這正是對鄭柏平代表的最好回答。
環境稅
解決污染的重要手段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上游排污,下游遭殃”,這樣的例子在全國并不鮮見。如何讓破壞環境者“買單”,保護環境者不再“吃虧”,利用經濟杠桿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國家環?偩重撠熑苏f,現行法律允許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罰款的額度只有10萬元,這樣的處罰與企業偷排結余的成本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從國際形勢來看環保箭在弦上。除美國之外所有發達國家均已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其核心是確定一個二氧化碳排放的基準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雖然發展中國家的責任暫時被豁免,但遲早得加入這個團體之中,為過多排放的溫室氣體向其他國家購買排放權,付出不菲的代價。這意味著,高污染高發展之路的大門已經被封堵。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