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報道“兩會”的時候,大家都有慣性思維,比如按照會議的議程直奔主題。但今年有很多新聞媒體,開始觸及一些帶有辯論性和爭議性的話題,并進行“原生態”的反映。
柴靜說:我們在“兩會”期間跟隨3位農民工代表進行調研。農民工代表的第一個問題說:“我現在已經32歲了,不可能一輩子打工,如果我已經交了13年養老保險,然后突然要回老家,那這些錢不白交了嗎?”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回答說:“在養老保險的繳納方面,我們國家是有原則性規定的。”第二位農民工代表馬上追問說:“雖然有原則性規定,但面對這一問題時我們應當如何執行呢?”這位負責人說:“我們正在研究。”第三位農民工代表馬上說:“研究是很重要,但研究的時間不能沒有限制。我們不知道研究到什么時候才能有解決的辦法。如果明年‘兩會’前研究結果還沒有出來,我們還會再提出這個問題。”
正是因為這種爭議的存在,才使得需要決策層了解的問題都亮了出來,有些問題的解決可能就會提上議程。隨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田成平部長就在會上明確表示,養老保險的接續辦法預計今年出臺,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望在兩年內實現。
我們把這種辯論和爭議的過程以“原生態”的手法呈現給觀眾,也展現了人大代表行使權利、對政府行政決策進行質詢的過程,這樣的報道相信會讓受眾在收看后有所收獲。
柴靜說,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就應該忠實于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時代,不去輕易褒貶,不輕易發表贊美或者責難的聲音,而是忠誠于事實,忠誠于新聞本身,將其客觀地呈現給受眾,由受眾自己做出評判。
莫蕾(美國駐華大使館新聞官員)
中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十一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得到了世界各國媒體前所未有的關注。據統計,此次申請參加兩會的記者總計3060人,而國外媒體記者達到877人,超過總人數的1/3,且來自全球5大洲。人數之多,覆蓋面之廣創歷年之最。在大會河南團開放組團會議現場,本刊記者采訪了來自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新聞官員莫蕾。
莫蕾本人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尤其是河南的少林寺、甲骨文和龍門石窟,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在談到關注河南的原因時,莫蕾說:“河南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是人口大省。美國在經濟和文化交流上與河南搞得很好,有很多的項目,自己也在河南有很多朋友。近幾年,河南的經濟增長很快,去年的增長率達到14.5%,發展潛力非常大。我也希望更多美國商人和游客到河南,促進我們與河南的交流。”
莫蕾說,今年中國在“兩會”期間對外國媒體記者的采訪大開方便之門,讓外國記者直接進入會議現場,深入“兩會
”采訪,以便他們更真實地了解“兩會”,了解中國。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
LinYifu:aChivalrousandLoyalHeart
俠骨丹心林毅夫
文/攝
本刊“兩會”特派記者
耿國彪
今年春節,世界銀行邀請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到世界銀行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消息一經披露,就受到各方關注。人們在內心一次次提出同一個問題:林毅夫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他又是憑借怎樣的學識受到世界銀行的青睞?
3月7日,記者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北京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林毅夫。短短的寸頭,一副寬邊眼鏡,以及一身打理的并不筆挺的西裝,讓我無法將面前的人和處于新聞焦點的林毅夫聯系在一起。但從他的發言中,記者又感覺到一個經濟學者細密的分析力和睿智的頭腦。
林毅夫指出,中國目前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越來越明顯,他建議應當大力發展中小銀行以及擔保公司,讓勞動力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樣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狀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
對于5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林毅夫說:2003年后,我國一直存在投資增長過快、信貸貨幣投量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三個問題。在這三個問題中,他個人認為最核心的是投資增長過快,為此,要用經濟和法律手段進行解決。
作為世界銀行候任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一直以快人快語的獨立學者形象面對公眾。而在接下來的一次采訪中,林毅夫談到自己的生活和經歷,讓記者深深感受到他俠骨柔情的另一面。
俠客的豪情:由臺灣到大陸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臺灣小縣城宜蘭。19歲時,他考入了臺灣最好的大學——臺灣大學攻讀農工專業;1年后,轉讀軍隊系統的陸軍軍官學校。這在普遍信奉“好男不當兵”的臺灣,引起轟動。林毅夫因此被“軍界”樹為青年楷模,并被評為十大杰出青年,受到蔣經國的親自接見。
1975年,林毅夫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后,又被軍方送到臺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攻讀MBA,成為臺灣較早拿到MBA的人之一。1978年畢業后,林毅夫被選派到臺灣距大陸最近、軍事地位頗為重要的金門馬山崗哨,擔任連長。那時的林毅夫,前途一片光明。
金門與大陸咫尺之隔,2500米的距離,使林毅夫能夠抬眼望見對岸,這也使他對余光中《鄉愁》中的詩句有了更為深切的體會。這期間,“保釣”運動、尼克松訪華、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對岸的大陸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中。這些消息,通過收音機,傳到林毅夫的耳朵里。
林毅夫屬龍,天秤座,星座書對這個星座的人是這樣描述的:誠實溫和,理想主義者。用這些描述對照他的成長有異曲同工之妙。早在大學時期,林毅夫就對祖國有著強烈的認知。作為熱血青年,他熱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送給妻子陳云英的定情信物時,林毅夫就選擇了臺灣當時制作最精美的錦繡河山畫冊,里面有長江、黃河、長白山,有在當時課本上學到的所有的歷史、地理、人文知識。
有著理想主義色彩的林毅夫,從各方的信息中認定,使中國富強起來的希望在大陸,大陸富強的希望在于發展經濟。
1979年春天,他下定決心來大陸。那一年,林毅夫27歲。他冒著生命危險,告別家人,以非凡的勇氣游過了那灣淺淺的海峽,來到大陸。
為什么要來大陸?為什么敢于失去事業上已經取得的一切,甚至離開家人到大陸重新起步?從踏上大陸的那一刻起,林毅夫就一直在回答這個問題。林毅夫說,這并不是一個沖動的決定,而是長期思考的結果。林毅夫熟讀歷史,特別是鴉片戰爭后的中國屈辱史,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思想在他心里根深蒂固。入臺大讀書后,他也像歷史上很多有識之士一樣,一直在思考中國如何能富強,自己如何報效祖國。
談到林毅夫當年為何冒著生命危險游回大陸時,他夫人陳云英說:“毅夫生于1952年,我生于1953年,那一代的臺灣大學生對于臺灣的前途有很多思考。當時臺灣的前途不止十種選項,其中回歸大陸回歸中國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其實,很多人是意識到的,不同的是,我的先生,他比較執著,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游過臺灣海峽。”
正是憑借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林毅夫進入北京大學攻讀經濟學研究生,之后又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舒爾茨攻讀博士。1987年,林毅夫完成耶魯大學博士后的學習,就在很多人都猜測那個曾經游泳渡過臺灣海峽、到大陸來求學的林毅夫不會再回來時,林毅夫帶著幾箱子書,和妻子、一雙兒女回到了北京。
在中國的文化傳承中,俠士以一種果敢堅韌的大無畏氣質著稱,這個稱號承載著宏大的英雄觀念,似乎與普通的生活和兒女私情相去甚遠。我們從林毅夫游過臺灣海峽的壯舉中領略到其中的俠士風范,但他對妻子的溫文爾雅相濡以沫又讓記者感受到一位俠士的柔情。
俠客的柔情:由幸福到幸福
林毅夫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陳云英在大學時與林毅夫相識,二人一見鐘情,婚后感情和睦。在今年“兩會”上,有多對夫婦同時出席,他們或同為人大代表,或同為政協委員;或一人為人大代表,另一人為政協委員。林毅夫與夫人陳云英也是其中一對。他們同為人大代表,分別屬北京市代表團和臺灣代表團。
在采訪中,每當二人需要共同發言的時候,林毅夫總是讓夫人先講。“今天是我們夫婦二人首次共同面對媒體,這是值得大家共同回憶的一天!”陳云英動情地說。
“一天有很多浪漫的事,不是一件兩件。我們在很忙碌的工業社會里,尤其是兩個都有專業領域的夫妻,很多人以為我們一周都見不上面,實際上我們二人只有在‘兩會’時是兩地分居的,但每晚睡覺前都會互發短信,道晚安。”從二人講話時的神情上,記者感受到他們夫婦之間濃濃的情感。
林毅夫和妻子有著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追求,用陳云英的話說就是“我經常說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只不過他是以一個男人的方式存在著,我是以女人的方式存在著,他比我更勇敢一點,我比他更內斂一點。他的思維更宏大一點,但是他想到的其實我也會想到的。”
林毅夫坦言自己和陳云英其實是一對非常平凡的夫婦。在家里,他們一樣要買菜、做飯、洗衣服,有時候兒媳婦忙,還要幫孫子換尿布、洗澡。從他話語中,記者感受到一個無怨無悔的長輩形象和一個和睦幸福、其樂融融的家庭。
陳云英告訴記者,很多身邊的好朋友都非常羨慕他們的家庭,對他們而言家庭的幸福是第一位的。1987年回國后,由于北大無法解決林毅夫一家四口人的住房問題,他最終沒有選擇到母校北大工作,而是為了家庭到了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陳云英還笑著告訴記者:“男人到50歲是很迷人的,但我可以留住丈夫的心。我教大家尤其是女性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把對方的心留住,要給他一個幸福的舒適的生活。”
作為學者的林毅夫夫婦,由于每人都擁有各自的研究領域,所以時間也就顯得分外珍貴。他們都喜歡自然,喜歡在自然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我們的最大愿望,其實就是像現在這樣的早春時節,到郊外去,看地上的小草一棵一棵冒出來,樹上的柳葉慢慢變綠,還有一些不怕冷的花爭先恐后地怒放。”
俠士的江湖就是自然的天地。有著共同志趣的林毅夫夫婦,在記者面前演繹出一段俠骨柔情的浪漫。在家庭的天地里,他們像并蒂開放的蓮花,相濡以沫地生活;在事業的世界,他們像鳥一樣自由飛翔,創造著各自非凡的天空。記者真誠祝愿這一對夫妻檔的人大代表,能夠在工作之余享受到現在這個萬物吐綠的春天。
俠客的內心:由個人到世界
在北大未名湖北200多米,有一處古典而幽靜的四合院,它就是由林毅夫一手創辦的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周其仁、李玲、盧鋒等這些在當今中國經濟學界頗具影響力的人,在這里都擁有一間辦公室,而林毅夫的辦公室,在院子的最里面。如今,和林毅夫一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早已名聲在外,在中國政府的諸多重大決策中,都可以聽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者發出的聲音。
談到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表現,林毅夫認為,前幾年我國出現的產能過剩已被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的高增長逐漸消除,通貨膨脹率隨之上升,中國經濟持續多年的
“高增長、低通脹”形勢已發生變化,今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
林毅夫表示,面對通脹壓力,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將今年的貨幣政策定調為“緊縮”。在加息和上調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這兩個主要貨幣政策選擇上,林毅夫更喜好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擠壓的是中小企業貸款,這不利于解決就業、收入分配、啟動內需,負面作用要大于正面作用。而利率調整可以減少投資、減少資產泡沫,提高利率的調控效果更好。如果利率不能比較快速地調整,維持正利率,那等于把銀行的錢趕到股票和房地產市場,這樣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我國,國際環境的變化引起了學界普遍對加息的擔憂。不少人認為受次貸危機影響,美聯儲持續出臺減息政策,中國卻已在去年連續6次加息,中美兩國利差如果繼續擴大,勢必會吸引更多熱錢進場,助推中國資本市場的泡沫。對此林毅夫表示,由于中國資本賬戶沒有開放,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而外來投機者將面臨10%左右的交易費用,只要堅持可控和漸進的方式,熱錢就無法從投機匯率上獲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