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節能減排:走在羊腸小道上的生態國事

時間:2008-04-15 來源: 作者:

  創意農業是什么

  創意產業是一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獨特創意為原動力的行業。過去人們對創意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文化、工業領域。在當今創意經濟的時代,創意所釋放的生產力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原動力,農業同樣需要創意。

  創意農業是通過文化創意把農業、農村中的資源加以整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普通農產品只要加入一點創意,也許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北京郊區門頭溝的農民們利用生產中剩余的秸稈,通過工業大師的設計,做成秸稈工藝畫,遠銷歐美。

  創意農業的提出者,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也舉例說,在生產過程中就可以體現創意。在大連有亞洲最大的玉米迷宮——在農民種植玉米之前,設計師設計一個迷宮圖案,農民種玉米就照這個圖種,等到玉米長成以后,這就成了一個玉米迷宮。同樣是種玉米,并沒有增加很多的成本,但形成的玉米迷宮吸引了大量游客。

  創意農業不僅僅是特色農產品與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的特色和優勢在于通過創意把文藝活動、農業技術、農產品和農耕活動、市場需求有機連接起來,形成多層次的產業鏈條,讓人們充分享受農業價值創新的成果。

  創意農業的成功案例

  據張慶成委員介紹,成都市錦江區三圣鄉農村打造五朵金花是一個發展創意農業的成功案例。過去三圣鄉不少村民世世代代以種植花木為生,但規模不大,檔次不高,收入微薄。如今走進三圣花鄉,但見鮮花鋪滿鄉間小道,綠樹掩映青瓦白墻。農家小院里擺滿藤椅和木桌,游客滿座,生意興隆。

  這里是中國第一家農家樂的誕生地,中國鄉村旅游的發源地。從2003年開始,成都錦江區政府把三圣鄉所轄的6 個行政村捆綁起來,充分利用緊鄰大城市的地緣優勢,與繪畫、攝影、雕塑、音樂創作等創意藝術有效結合,推動文化創意與觀光休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把普通的農家樂打造成環境、人文、菊韻、花海交融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如今,三圣鄉已經形成了春有花鄉農居百花爭艷、夏有荷塘月色綽約風韻、秋有東籬菊園含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主題景區,以及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江家菜地景區。這五大景區交相輝映,形成了成都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的五朵金花。美麗的田園風光,成為藝術家尋找創作靈感的藝術村落。江家菜地的雕塑村、荷塘月色的畫家村雛形初現,已有幾十名畫家成了這里的常住人口,而當地農民因受到藝術熏陶,從藝術中發現了生活的樂趣。

  整個景區一開始享受政府補貼,每平方公里投資約1500萬元,后來依靠吸納社會資金,投資額達到2億元。頗負盛名的五朵金花景區,幾年來接待游客近千萬人次,旅游收入數億元。當地農民不僅收入大幅度提高,也跟城里人一樣享有醫保和社保,看病能報銷,養老有保險,什么都不愁。

  創意農業如何壯大

  創意農業的概念是在創意產業的研究中逐漸產生出來的,過去一年民革中央結合自身實際,深入調研,發現創意農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小,產業鏈條短,規;图s化程度不高;二是技術含量低,相關的科研投入和技術儲備嚴重不足,優種率低,生產加工工藝落后;三是缺乏行業標準,嚴重制約了創意農產品的品質管理和市場規范;四是市場發育滯后,創意農產品的優質優價難以充分實現;五是創意農業企業的創牌意識和能力亟需加強,一些企業商標被他人搶注,企業商標戰略與市場脫節;六是創意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不少農產品品牌的國內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缺少國際影響力強的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品牌和高新技術產品品牌;七是發展和保護創意農產品品牌的政策和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八是創意農產品品牌運作方面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緊缺。

  針對這些問題,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了7大方面的對策:一是加強創意農產品品牌建設;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健全創意農業建設的人才支撐體系;三要加大創意農業品牌保護力度,完善創意農業品牌保護機制;四是加強平臺建設,提升服務水平;五是加大創意農業投入力度,強化組織領導;六要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快創意農產品質量認證;七是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產業,加強城鄉統籌推進科學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有新意。創意農業打開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植根泥土萌發出的創意,正在生長壯大,開辟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張慶成正在整理提案內容

  JournalistsKeepaCloseWatchon

  theNPCandCPPCC

  記者看兩會

  文/ 本刊兩會特派記者耿國彪

  每年的兩會既是一次代表、委員行使權利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是中外記者們一次新聞大戰。今年的兩會由于是換屆之年,更加受到記者的矚目,有3060名中外記者報名采訪,其中就有不少大家熟悉的面孔。本刊記者在采訪兩會的同時,也采訪了數位記者,請他們從自己的視角談了采訪兩會的體會。

  曹景行(香港鳳凰衛視新聞評論員)

  鳳凰衛視評論員曹景行已經是第四次參加兩會報道。因為常駐北京,他明顯感受到中國在兩會報道方面的安排越來越符合新聞的規律。

  曹景行在談到今年兩會的媒體競爭時表示,從場外的堵代表、堵委員,到記者會上的爭相提問,都比以往更熱烈。他每天都是早上7點鐘天氣還很冷的時候,就到大會堂門前排隊,準備安檢并進入大會堂的。

  近年來,中國政府在信息的透明和開放方面,不斷進步。包括前幾年關于新聞發言人的設置,一直到現在關于奧運會新聞采訪的規定,都有很大的變化。從這個變化里,我們看到的是開放,其背后是一種自信,自信才敢開放。

  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自信形象是建立在國力之上的,F在中國日益融入世界體系,更應該以包容心態吸收世界文化的精華。在這個過程中,國家自信開放的形象也會更加清晰。

  今年跑兩會,最大的特點就是辛苦。因為最近這些年,跟以往不一樣,開放的場次越來越多,透明度也越來越高,你的選擇越來越多,就會很辛苦,這就需要取舍。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節能減排:走在羊腸小道上的生態國事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