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建議

時間:2008-04-10 來源: 作者:

    改革開放近30年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存在城市化進程相對滯后、城市資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水平低等突出矛盾。展望未來,我國仍有數億農民有待進一步轉化為城鎮居民,城市化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可以說,我國目前正處在城市化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推動城市化持續健康 
發展,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 

  1.優化城市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整體競爭能力 

  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較大規模的城市和城市群,但仍然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應該抓住當前的經濟基礎較好、發展較快的有利時機,優化城市布局,以充分發揮城市的重要帶動作用。在城市化基礎較好、城市較為密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高的地區,應該重點促進城市群的發展。與單一的城市相比,城市群既可以廣泛進行專業化分和協作,充分發揮規模效益,又可以有效降低特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城市群是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可以有效提升國際競爭能力,還可以對周邊地區產生更大的帶動作用。城市群的發展應該以經濟聯系為基礎,打破行政區域界限,促進城市之間的一體化進程。要建立城市群內部高效快捷的交通、通訊體系,方便資金和人員的自由流動;還需要加強城市間的協調,引導各城市逐漸形成各有特色的優勢產業,促進城市之間的分工協作。在人口分散、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弱的地區,難以形成較密集的城市群形態,應該重點發展少數大城市,充分發揮大城市的集聚和輻射作用,使之成為本地區集聚經濟、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務的中心。這樣,最終在全國形成不同地區城市群和城市合理分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 

  2.促進城市集約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城市布局 

  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集約發展的道路,各種指標的統計結果也顯示城市規模越大,資源使用更節約,生產效率也更高,因此我國要鼓勵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好的現有城市進一步集聚人口,重點發展大中城市,突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避免走分散化、遍地開花式的城市化道路。 

  對于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好的大中城市,應該賦予更多的管理權限,增加財政能力,以便這些城市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根據城市發展的情況,需要適時調整規劃和用地指標,按照人口的流入、流出以及經濟發展的快與慢,分類確定不同地區的占補措施。隨著大量農村居民轉移到城市,城鎮的土地需求面積將增加,而農村居民宅基地的需求會有所減少,對農村和城鎮的土地需求應該統一規劃,相互協調。另外,城市自身也要進一步加強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減少對于人口流入的限制,促進大中城市較快發展。 

  小城鎮具有吸納農村人口過剩人口、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功能,是城鄉統籌的樞紐所在。一方面,小城鎮在接納農村轉移人口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小城鎮具有面向農村、轉移成本低、量大面廣的優勢,其技術、文化、生活特點更為適應農民。另一方面,小城鎮的發展對更有效地服務農村和農民具有重要作用。小城鎮可以集中提供科技、信息、金融、咨詢、培訓,以及基礎設施、行政、法律、文化等公共服務。最后,小城鎮還是承接和傳遞城市產業和城市文明的重要環節。 

  由于大、中、小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功能,大、中、小城市必須形成合理的布局。這樣。中國的城市化才能健康發展。 

  3.加強城市規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環境 

  做好城市規劃是提高用地效率、改善城市內部布局、創建經濟高效、資源節約型城市的前提條件。要通過城市規劃,加強對城市發展空間的管制和資源保護,走緊湊型的發展道路。城市規劃中應該明確劃定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強化對道路用地、綠地、水體、市政基礎設施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的用地控制。引導城市通過完善城市布局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相關問題,切實保護好民族文化遺產和風景名勝資源。在此基礎上,還要研究跨行政區的大都市圈的規劃編制辦法,推動區域城鎮空間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城市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和協調機制。 

  加強城市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促進可持續發展,改善環境狀況的重要條件。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比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在城市建設中,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加強城市公共交通投入,鼓勵特大城市適時進行軌道交通建設,鼓勵大城市進行大容量的快速交通系統,創建高效、低污染的城市綠色交通系統;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建筑節能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要加大研究和推廣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技術,特別要加強對耗能嚴重的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工作,從多個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 

  加強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大力開展節水工作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水和其他一些資源價格較低是造成資源浪費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適時調整這些基礎價格,建立有助于資源節約的價格體系,例如級差定價、分戶收費等,提供財政支持,加強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等。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建議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