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能源短缺、資源匱乏、氣候變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和土地退化等資源環境問題日漸凸顯。尤其是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的環境面臨著更大的和新的挑戰。
戰略轉型:在傳統環境與發展模式走到盡頭之際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日前發布的《2007年度政策報告》稱:“從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指導思想,到‘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等一系列跡象無不表明,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到環境與發展的戰略轉型期”。
“我自由自在地呼吸,那是滿滿一腔使我神清氣爽的空氣,與我在華盛頓特區街頭呼吸到的截然不同。”
這是前任美國副總統戈爾在他的一篇《都市與田園》中的一句話。2007年12月10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把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和戈爾。這年初,戈爾參與制作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獲得了奧斯卡獎,他本人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環保明星。
戈爾稱,那廣闊的天空、迎風的樹木、柔軟的青草、清冽的湖水,讓他倍加珍惜和留戀。
2007年,戈爾的書和影像作品很快傳到了中國,因為在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發現: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全球各地的環境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并且相互影響。
環境污染、能源短缺、資源匱乏、氣候變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和土地退化等資源環境問題日漸凸顯。尤其是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的環境面臨著更大的和新的挑戰。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下稱“國合會”)日前發布的《2007年度政策報告》稱:“從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指導思想,到‘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等一系列跡象無不表明,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到環境與發展的戰略轉型期。”
燃燒資源
留下污染
“在一定條件下,發展就是燃燒,燒掉的是資源,留下的是污染。”2007年年初的時候,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位領導說了這番話。
事實上,我國環境問題的產生及特征是經濟發展速度與規模、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經濟增長方式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統計表明,改革開放以來的29年間(到2006年),我國GDP總量擴張了58倍,躍居世界第四位,年均增速9.78%。GDP從1978年的0.36萬億元增加到1.03萬億元,用了8年時間;增長到第二個1萬億元用了5年時間;第三個1萬億元用了不到2年。此后,每年增加1萬億元,2003年后,每年增加2萬億元左右。
在這一增長過程中,工業始終是主導力量。國合會稱:“我國走了一條趕超型或壓縮型的工業化道路。”
從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開始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歐美部分國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其工業化進程。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的工業化過程用了100年。在20世紀,韓國、新加坡等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在50年內,基本走入后工業化時代。按照中共十六大報告的戰略部署,我國在2020年要基本完成工業化過程,即從目前的工業化中期階段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如果從1978年進入工業快速發展時期算起,我國的工業化也將在50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即使從新中國成立算起,也不會超過70年。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