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解說2007年度十大景觀新聞背后關鍵詞

時間:2008-01-28 來源: 作者:

經過專家、媒體推薦和網絡投票的層層選拔,由景觀中國網站、《城市環境設計》、《景觀設計》和《國際新景觀》四家媒體聯合主辦的“2007年度十大景觀新聞事件評選最終結果終于揭曉:天下第一爆,喚起公眾資源保護意識;太湖藍藻爆發,生存危機警鐘響起;北大教授俞孔堅全球巡講,生存藝術反規劃走向世界;中國文化遺產被亮黃牌,需正確面對遺產價值;京杭大運河遺產研究取得突破,為申遺作出準備;圓明園保留或重建起爭端,全民文化遺產保護觀念有待提升;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用責任共同面對唯一的地球等新聞事件榜上有名……而生態、遺產再次成為了這次評選的焦點。

  雖然結果已經揭曉,但我們的行動還遠沒有達到……

  十大景觀新聞背后的故事之資源生態篇

  每一個新聞事件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會帶給人們更多的思考。無論是天下第一爆,還是太湖藍藻爆發,亦或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所有的這些都向人們傳達著強烈的信號”——我們正在不斷的浪費資源,而同時,大自然也在不斷的報復人類。

  人與自然的辯證法表明,不合理地利用自然必然受到自然的報復。

  兩年前,印度洋海嘯和新奧爾良颶風讓人類慘遭大自然的洗禮,而2007年,全世界再次陷入一片自然的圍困之中——“重慶遭受115年來最大洪水、東北北部667萬人缺水、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雨季洪水泛濫持續在南亞國家肆虐、“7月下旬,英國遭受60年來最嚴重洪災、“11月上旬,墨西哥塔瓦斯科州一周來連降大雨引發洪水從而遭受墨西哥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1115日風速達到每小時240公里的超強颶風橫掃孟加拉沿海”……

  正是在這樣不得不積極面對大自然的情形下,2007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經過多方面積極的努力,最終就全球環境氣候變化問題達成了共識。

  而在去年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首次將建設生態文明明確列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這表明,環境資源問題已經成為黨中央的關切重點。

  但與此同時,在各地爭相爆破的同時,又不斷報出河南耗3億巨資建設華夏第一祖龍、江蘇高郵擬建99米堯帝青銅像、云南元謀擬建170米東方人類祭祖壇、上海小鎮建設埃菲爾鐵塔等令人震驚的新聞,我們在、兩條不同的航向上,都在逐漸遠離正確的引導,這不得不引起普通市民尤其是政府領導們的重視。

  十大景觀新聞背后的故事之遺產保護篇

  一提到遺產,人們自然會想到長城、故宮、泰山等能夠在某些程度代表中國形象和特征的,每次來到遺產面前,都會有一種油然自豪的感覺。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的遺產保護也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就在去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于阿曼將阿拉伯羚羊保護區面積縮減了90%,不再符合世界遺產的標準,因此決定將其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而這也是世界遺產委員會首次將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除名。

  令國人擔憂的是,有報道說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的30多項世界遺產中,故宮、天壇等6處,已經被亮黃牌警告要求整改。即使后來有人對此予以澄清,但這不得不給我們敲響遺產保護的警鐘,因為,遺產的價值在于它的存在性和留給后人一種歷史的見證。

  而關于圓明園是否重建的激烈辯論成為去年遺產界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因為這有可能是圓明園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我們應該樹立人們廢墟文化遺產的觀念,因為,古老的中國留給今天人們的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回憶,廢墟文化也是中國悠久、豐富文化的一部分,而圓明園正是此類文化的代表,但我們很多人卻好像不太認同這種文化,這是一個民族價值觀的問題,更是一個民族是否真正強大的一面鏡子。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解說2007年度十大景觀新聞背后關鍵詞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