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面進行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是建立及運行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
環境因素尤其是重大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是環境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首要條件。企業不同部門、過程、裝置及產生的不同廢棄物或排出物,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首先必須針對不同污染源,進行細致全面的因素識別,不能遺漏。由于技術原因,有些污染源目前尚無法控制,噪音、電弧光、強反射光、廢氣等難以有效防護,但是應當加以識別,也要進行危害性評價,進行記錄,并根據企業的技術能力盡可能削減,同時密切跟蹤科技發展動向,力所能及地削減或根治;對于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廢棄物,如酸、堿、毒、揮發物、有機物等應分門歸類,不得混置。其次,在進行識別時,要根據每一項作業、每一項服務、每一個產品、甚至每一天的工作、每一部程序都要進行詳細分析,記錄可能產生的廢棄物,針對其性質進行分類,以便進行科學的評價。
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很多,目前應用較多的是調查表法。由于調查表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評價污染物生成量,通過制定控制措施并嚴格管理,雖然能起到分類棄置,控制污染源的作用,但不能為將來的技術改造、徹底根除污染源提供確切的數據資料。從長遠出發,選用物料衡算法則能夠定量化地評價作業過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數量,而運用污染物流失總量法則能進一步分析各種污染物的類別和數量,為今后的技術改造提供較為詳盡的資料。這些方法的運用效果如何,與廣大員工對方法的理解程度和運用技巧直接相關。所以,企業不僅要對員工進行意識教育,更應注意對員工的能力培訓。
4、運行控制是提高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效率的重要環節
環境管理體系建立起來后,能否按照文件要求運行體系并持續改進體系,決定了體系運行的效率,其中主要體現在“運行控制”過程。根據環境因素評價結果以及相應的控制措施,依據文件規定,對作業、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監控,是每位員工在每項作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1)應在作業、服務區域和過程,以及污染物棄置容器上做出醒目的標識。
(2)管理人員應進行巡回檢查、定期檢查所屬作業和服務中的環境臺帳和記錄,檢查污染物源頭和棄置場地,做好記錄。
(3)建立污染物分類棄置及后續處置機制,避免二次污染。
(4)在作業、服務的各個環節,建立運行記錄和記錄檢查考核機制,確保體系運行的時效性。
(5)建立環境管理體系運行考核機制,將其納入業績考核指標,可以推行環境污染否決機制,根據污染物性質、污染程度、對社會影響程度、政府環保部門評價結果、人員傷害程度等因素,建立評價考核系統,與每個單位、每個員工的經濟效益掛鉤。
三、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和運行應采取的對策
ISO14000標準特點決定了環境管理體系得建立和運行特點。
第一、樹立企業必須依存于社會,適應社會環境,為社會服務的理念。只有適應社會,企業才能談得上生存和發展,才能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社會的全力支持。所以企業必須為社會負責,為所在的社會區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
第二,建立嚴密可靠、操作性強、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持續改進的文件體系和運行控制程序;引入環境否決機制的考核管理體系,真正實現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
第三,企業要有兩雙眼睛:一雙眼睛密切關注科技動態,力所能及的引進先進科技技術,將污染產生的量和可能性降至最低。同時,要采用統計工具,全面細致地對污染源和污染量進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