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廣量大的農村缺乏有效治污設施,大量生活污水被直排到田間河塘!敖纤l難見清水”,已成為蘇南農村的嚴酷現實和棘手難題。
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呂錫武教授說,一想到污水,就要建污水處理廠。但農村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徑流污水等,由城市排水管網匯集并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從經濟上看,城區人口密度高,服務業高度發達,集中管網和集中處理是最經濟的選擇。而農村污水一般是生活污水,集中管網無法通達,即使能夠隨主要道路延伸,接管費用和長途污水泵站花費都非常高,單位污水處理成本下不來。
他指出,眼下處理農村污水有幾種誤區:一是遍地開花,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規定每個村都要上一個污水處理廠;二是大而無當,吃不飽,農村污水分散量小,小設施一天才處理三四十噸,導致很多處理廠達不到設計處理能力,形成巨大浪費;三是長途奔襲,花兩三千萬建設污水管網,一路建設加壓泵站,把農村污水千里迢迢運到城區集中處理。從技術上看,長距離長時間的運輸,增加了污水在管道中停留時間,易產生惡臭和二次污染,也加大了處理難度。
德國專家騰格勒指出,人們已經開始反思工業化時代傳統的污水處理方式,即以巨大的基礎建設投資和運行維護費用為代價,同時耗費大量的能源和資源。眼下的國際趨勢是,從傳統的機器化治理向生態環境友好型轉變。在機器隆隆運轉的時代不要忽視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利用植物、微生物的活動處理污水,雖然與常規工藝不同,但是同樣也能有效處理污水。
他告訴記者,在德國農村,絕大多數村鎮采用生物處理方式。很多家庭會自己處理垃圾,如把生物垃圾制成肥料種花,在自家小院建立生物循環系統,用太陽能發電,用沼氣作燃料。普遍的是生態濕地技術,用沙子、碎石、卵石、纖維過濾污水。
作為中德合作的生態示范項目,騰格勒博士把德國濕地也“種”到了常州。常州市規劃局局長張東海介紹,為解決集中管網未覆蓋的城市外圍、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德國專家將人工生態濕地污水處理系統作為首選。這塊建成的1000平方米的生態濕地,類似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生活污水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