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利用河灘廢棄地,由天然生態系統簡單修建而成,沒有復雜的機械設備,不用人工,每噸處理成本還不到3毛錢,但處理效果卻是出奇得好。濕地出水中的COD、氨氮和總磷含量均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其中氨氮去除率高達93%,比一級B標準高出3倍多。污水沉淀下來的污泥干化后,可變成有機肥料。
呂錫武教授將常州做法稱為“農村生活污水點源治理的典范”。他說,其實,在農村,煤渣、砂石甚至土壤是天然過濾器,蚯蚓、蘆葦等生物是合格的清道夫,由此派生出塔式蚯蚓生態濾池技術、地下土壤滲濾系統等多種污水處理技術。其中,土壤滲濾系統最簡單,就是用粘土、砂、草炭等人工配置成人工濾床。對于各種土法、洋招,各地在選擇時要量力而行,處理工藝的選擇不能盲目攀比,一味選擇時下時髦先進、自動化控制水平很高的處理工藝,而應著重考慮適合農村特點和農村實際的技術,操作上也要簡便易行,維護管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