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水資源變遷,使我們領悟到經濟開發和環境變遷是一對難以兼顧的矛盾。古人雖對環境問題早有認識,但由于當時科學和生產力水平及社會制度的限制,這種矛盾是難以避免的。然而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對環境問題認識,應該比古人要清醒多了。如今講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筆者認為以當前我國國情而言,水資源的保護為頭等大事。歷史上我國水資源大量消耗,也有無可奈何的苦衷。一是人口大量增加,特別宋代以后,由于基數大,成倍數增長,F在國策控制人口,但基數大增長率還是很高。人口增長要吃飯,不得不開墾荒地;不圍湖造田,不引水灌溉,無法維持這么多人的生存。當前我國糧食壓力已很大,大力發展農耕業,不可避免。二是歷史上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保護農耕地區,不得不大規模開墾原不應該開墾的半干旱、干旱區,造成森林破壞,水土流失,水資源枯竭。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如今開發邊疆,當然也是政治上需要。但如何兼顧生態環境,則是重要的研究課題。三是近年來搞經濟近代化,實際就是城市化。不斷地擴大城市,大搞經濟基本建設,耗水量必定增加。黃河流域雖然經濟不怎樣,但耗水大戶,鋼鐵、石油、化工、采礦主要都在北方?傊,隨著經濟發展,大量耗水難以避免。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需要注意:(一)一定要全民建立節水觀念,深入每一個人心中。所以要強調注意建立節水型城市,節水型產業。研究循環使用水資源,大家建立節水觀念和規則。這一點發達國家比我們做得好。以色列是沙漠國家,搞無水農業、搞滴灌。日本也做得好。我們也是要好好學習。(二)發展節水事業。如發展循環經濟,廢水利用,海水淡化科技。最近報導舟山地區研究海水淡化,技術過關,就是成本太高,尚無實用價值。(三)發展科技農業,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非擴大耕地。(四)各大城市發展產業一定要考慮到水資源。“量水而行”。(五)堅持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田還湖、保護濕地等等政策,不能猶豫。(六)加強治污力度,對不規則的排污,加強處罰力度,F在是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所以水污染問題長期不能解決,F在很多城市因缺水,往往搞跨流域調水。這總非長久之計。河流的布局和流向,是自然界數億萬年形成的平衡。我們隨意打破這種平衡,究竟后果如何,難以逆料。因此,長久之計,還是“節約用水”“以需定供”,加強節水觀念,采取各方面加強水資源保護措施,水環境必定能有所改善。
在我國歷史上,水資源大體歸國家所有,并沒有完整的水權制度。因為完整的水權制度不僅應該包括水資源的所有權,還應包括水資源的占有權、使用權和支配權。但是,一些閃光的歷史文獻,卻吸引我們對中國水權制度的歷史特點進行研究,并獲得了有益的啟示?梢,在我國歷史上,通過中央國家機構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實現了水資源的國家所有權。水資源的國家所有,有利于形成水資源開發利用上的全局觀念,有利于對水資源實行全國統一、有序的管理,有利于充分調動人力和物力,修建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我國歷史上水權制度的主要特點,便是水資源管理大體停留在表達國家所有權這個層面,而且,水資源國家所有之路,一直延伸到了今天。新《水法》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實行單一國家所有制,明確規定“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水資源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確立了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原則。國家是水資源的所有者,也是借鑒了國外的先進立法經驗,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明確規定水資源為公共所有,把水資源產權界定為國家或集體所有,加強政府的管理和控制。目前,我們完善水權制度、發展水權市場,也就是說,水權的分配,總是要先進行水權的初始分配,然后才進入初始分配之后的再分配。并且,人們總是強烈希望擁有公共水權(如航運),由于這部分水權無法在市場上競爭,公共部門在初始水權的分配中,或者購買這部分水權,或者直接保留下來。因此,以水資源國家所有為基礎的初始配置還是必須的。
但是,僅僅確立國家水資源所有權是不夠的。特別是在水資源不足的地區,單一的國家水行政管理模式,使人們為爭奪水源而釀成的水糾紛愈演愈烈。完整的現代水權制度,需要將水資源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在初始水權分配的基礎上,讓使用權進入水市場交易,從而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進行開發利用,以滿足社會對水的需要。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