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設“標桿價格”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有關部門對外資大規模收購內地水務企業有兩點擔心:各地過度、過快出讓水務資產,會造成外資水務巨頭壟斷部分地區的水務市場;水務市場主要提供的是公共產品,過快的完全市場化會帶來水務產品價格過快上漲,影響經濟發展。
針對這些擔憂,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污水處理、自來水等都是公共產品,其價格要由政府定價,并通過社會公證后執行。而非水務企業自由定價。
另外,自來水等水務產品一定是微利產品,水務企業要按薄利微利的原則運行,外資購買內地水務資產一定要明白這個行業的地位和作用。
仇保興還建議,可以在全國設立一些“標桿企業”,完全按照市場規則運行,其處理和供應水的成本和價格將作為價格部門制定水價的依據,任何水務企業定價明顯超過該“標桿企業”水價都不會通過物價部門的審批。
作為水務工作主管領導,仇保興認為水務市場化改革方向應該堅持。但是地方政府退出水務市場的力度和速度要控制,不能走某些公用產品市場化改革失敗的老路,不能因為搞市場化造成水價上漲,損害人民利益。
對于外資可能壟斷某些城市的水務市場,邵益生表示,內資投資機構應盡快介入,防止外資水務巨頭搞水務壟斷。
邵益生透露,國務院“西部辦”提出了設立西部水務投資基金的設想,目前正在做方案。該基金初定名為華禹水務產業投資基金,預計募集資金規模超100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300億元。許多內資水務公司、社保資金以及其他投資機構都瞄準了內地萬億元規模的水務投資市場,一定會把這只基金做起來。
另外,與水務市場改革走向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也有新進展。據一位業內專家介紹,公用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相關文件正在有關部門會簽。有關部門主張公用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