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治理措施降低外源磷輸入:切斷85%入湖總磷;建造人工濕地,去除效果:總懸浮物:89%-99%,總磷:30%一67%,總氮:30%-52%;
捕獲砂囊鰣:4000噸,移出磷260噸,除氮880噸;
生物操縱:捕獲砂囊鰣,減少其攪動;減少其對浮游動物的捕食壓力;增加浮游動物對藻類的捕食;
種植水生植物:6種本地水生植物,美洲苦草在20多塊淺水區出現;
提高水位變動幅度:有利沿岸水生植物種子萌發。
(4)對我國湖泊治理的啟示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對湖泊生態恢復進行統一的綜合管理;
在控制外源營養鹽的前提下,湖內種植水生植物,調整水體中魚類結構,開展生態恢復,逐步實現水質持續性改善。
2、日本霞浦湖水污染控制與富營養化治理案例
(1)治理歷程上世紀70年代初,水質污染達到高峰,水華暴發,開始治理;
1984年通過了《湖泊水質保護特別措施法》;
霞浦湖水質保護計劃第一期始于1986年,持續4期,直到2005年止;第五期計劃已于2006年開始,治理仍在繼續;
(2)治理投資30多年的治理,先后投資約合人民幣1300多億元,相當于每平方公里水面投資5.8億元人民幣;
目前治理工作仍在繼續,投資仍在增加。
(3)治理措施生活污水處理在農業社區安裝下水道系統和蓄水池綜合處理系統;
河道、河流直接凈化;通過匯入河流直接凈化;航行河道、農業水道和生活污水污染的水道直接凈化;
湖內凈化底泥清淤;創建前灘及隨后發展水生植被區;濕地維護;沼澤恢復工程;減少魚類養殖;推進霞浦湖輸水工程。
其他措施點源污水排放管理;建立霞浦湖環境科學中心作為研究綜合基地。
(4)治理效果30多年治理,總氮含量下降較為明顯;目前僅恢復到相當于我國四類水體的水平,主要原因是來自非點源和生活系統的負荷,COD,TN和TP中占很大比例;
近幾年,顫藻和席藻全年出現,成為主要藻類,產生這個變化的原因現在還不清楚,但是集水區域入流性質的變化似乎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
(5)湖泊治理對我國的啟示政府實施湖泊環境重大高科技攻關項目――霞浦湖水環境修復計劃研究,形成了相關湖泊治理產業鏈;
對于可能被廣泛應用的修復技術,應該建立低成本、免費維護和具有再生特性的商業化運行系統,建立湖泊治理技術開發、推廣和完善體系。
3、湖泊管理實例――康士坦茨湖
從1950年,康士坦茨湖生態環境開始惡化。至1970年,康士坦茨湖生態環境極度惡化。
湖泊生態環境建設后至21世紀初,康士坦茨湖恢復到了1930年,即湖泊生態惡化前水平,湖泊磷含量由87微克/升(1979年)下降到12.26微克/升(2003年)。
康士坦茨湖管理的主要經驗:
(1)制定湖泊管理法律法規,成立湖泊管理機構
1961至2001年,制定了一系列環境政策與法規
康士坦茨湖保護協定
康士坦茨湖岸線規劃編制方針
康士坦茨湖流域土地利用規劃
康士坦茨湖航運條令
康士坦茨湖地區環境規劃法案
康士坦茨湖議程
跨邊界湖泊―流域土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