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國外控制藍藻技術政策及其對我國啟示

時間:2007-08-20 來源: 作者: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太湖、巢湖等湖泊的重要水源地藍藻水華頻發,不但直接損害著湖泊生態系統的健康,而且還威脅到了周邊城市的飲用水源,甚至引發了城市供水危機,形勢頗為嚴峻。從全球范圍來看,藍藻水華并不是我國所獨有的,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工業化的早期就已經出現,控制藍藻的相應技術和政策也比我國實施得早,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國外控制藍藻技術與政策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流域管理重在立法

     核心提示:富營養化及藍藻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現實而有效的政策措施,成立具有實權統觀全局的流域保護及管理部門。

     日本早在1979年就實施了琵琶湖富營養化防止條例,內容已包括工業企業排放管理、含磷洗滌劑禁用、氮磷排放控制等,并明確了縣、市、町、村,企業家,縣民的責任,十分具體詳細。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富營養化治理過程中采用了整體流域管理模式,其決策不以某個州,而是以整個流域的總體利益為基礎;在美國,為治理Apopka湖,佛羅里達州政府專門通過了Apopka湖法案以及地表水改善和管理法案,同時指派圣約翰斯水資源管理局具體負責整治工作。

     為解決流域中各行政區域間的矛盾,湖泊最高管理機構可以考慮由流域內各行政區分別派員組成。例如,五大湖的最高管理機構就是國際聯合委員會。委員會由美國和加拿大政府各委派3名代表組成,委員會下面再設立為委員們服務的具體工作班子。此外,在控源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尋求當地民眾的支持也相當重要,一旦當地農民理解了土壤磷固定作用對湖泊富營養化控制的意義之后,執行情況就順利得多。

 

    綜合治理分段實施

     核心提示:湖泊的生態恢復需要漫長的時間。

     以美國Madison湖為例,早在20世紀初期,當地政府就已經建成了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和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上個世紀20年代,流域周邊分散的村落排放的污水開始成為重要污染源,導致一些入戶河道磷濃度顯著升高;上個世紀40年代,藍藻水華開始頻發,并日趨嚴重,但當時尚未認識到營養鹽過高是主因;1965年,Madison湖問題委員會成立,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開始攜手應對藍藻及富營養化問題;直到70年代初,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除磷能力才得到加強,大約削減了30%生物可利用磷入湖。流域周邊以玉米種植和牲畜養殖為主的農業結構,以及大量施用的化肥,被認為是磷負荷加重的元兇。此后,WD-NR(威斯康辛國家資源管理局)逐步推行“全流域優化管理計劃”,到1997年,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藍藻水華頻發的勢頭終于被遏制住。1998年,二期計劃啟動,至今尚在實施之中。

    治理藍藻水華的綜合性技術在美國的Apoka湖取得了成功。圣約翰斯河水資源管理局主要制定了4項恢復措施,包括降低外源磷輸入、建造人工濕地、生物操縱、水生植被恢復等,在治理過程中外源性磷的削減被認為是水體透明度提高的主因,隨后生物操縱法的效果顯現,水生植被也能夠長期生存,湖泊水體葉綠素a也從120μg/L下降到了50μg/L。

 

    以特定“生態區”保護為目標的治理政策也值得借鑒。針對不同的生態區,制定治理政策時所采取的措施和所要達到的目標都有所不同,以避免投入的偏差和低效率。例如,美國俄亥俄州一個重度富營養化湖泊所屬的生態區為腐殖質土壤,其本身的營養本底值就很高,盡管可以采取措施使湖泊狀態改善,但可期待的能夠達到的營養狀態與治理前不會有明顯差異,效果不能夠持久,如果不考慮此因素而將該湖列為最先需要治理恢復的,就可能浪費大量的國家和地方經費。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國外控制藍藻技術政策及其對我國啟示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