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控制藍藻技術政策及其對我國啟示
時間:2007-08-20 來源: 作者:
重視藍藻應急防治
核心提示:湖泊的富營養化問題不是在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因此在藍藻水華發生之時如何正面應對,如何減災防災亦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和重大課題。
對藍藻的應急防治,除了在傳統的制水工藝之前增加生物或物化工藝預處理之外,國外近年來發展形成的若干項原位物理技術也值得借鑒。其一是揚水筒技術,將積聚于表層的藻類驅趕至水庫底層,由于光照極低以及溫度驟降等原因,藻類失去活性而逐漸消亡,并能顯著降低水庫底層鐵、錳濃度。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NieuweMeer水庫中,揚水技術實施結果得到證明:其生物量降低為未處理前的1/20,藻類種群結構也由原先的以藍藻為主轉變為硅藻、綠藻為主;此外整個水體中的溶解氧濃度還能夠一直維持在5mg/L左右,從而擴充了魚類的生存空間。90年代末接觸氧化法的發明人小島貞男博士提出局部遮光控藻技術亦是近年來出現極具實用價值的控藻技術。他們針對日本九州某城鎮的水庫(水面面積為2萬m2)開展了示范研究,結果表明實施之后水源水中藻類的數量大為減少,自來水廠的混凝藥劑投量降低1/2,濾池反沖洗次數亦明顯減少,并且避免了堵塞現象,取得了很好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