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加坡來說,“水”關乎生死。
6月份的新加坡炎熱潮濕,這個東南亞國家每年降雨充沛,約為
新加坡目前每天用水量約為13.
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水從橫跨兩岸的
當新加坡隸屬于英國殖民地自治邦時期,于1961年和1962年與馬來西亞簽署了兩份長期供水協定,新加坡以每年
今年5月底,新馬再次發生口水戰,馬來西亞外交官迪曼拉欣詹在當地上撰文,指兩國的供水協定是“直截了當的商業合同”。駐馬來西亞的新加坡最高專員公署新聞官奈爾立刻反擊說,供水協定是在1965年新馬分家協定中正式受到確認及保證,并向聯合國備案的國際協定。
新馬曾經討論延長供水協定的可能性,不過兩國在各自國家需求的議題方面分歧嚴重。新加坡希望在2061年以后能繼續獲得所規定的水供應量,而馬來西亞則要求大幅度提高水價,增幅為原來水價的15~20倍。
為了降低對外水源依賴,新加坡展開了構建“全球水務樞紐”的豐富想象。
在新加坡河口對開的濱海灣,濱海堤壩(MarinaBarrage)已初具雛形。
經過多年研究,新加坡政府決定在通向大海的濱海水道建起堤壩,形成淡水蓄水池。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3P網絡署署長葉慶元說,整個工程耗資約2.5億新元,預計濱海堤壩在今年底竣工,濱海水庫于2009年啟用。
“其實新加坡河也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階段!比~慶元告訴本報記者,“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當時的新加坡河卻污染嚴重,用水緊缺!焙髞砑芾碇鹉晔艿街匾,1976年的廢水排放法規公布了部分受保護集水區的概念,要求排放到河流的廢水必須事前經過處理。目前新加坡有1/2的土地面積屬于受保護及部分受保護的集水區,預計到2009年,這個比例會增加到2/3。
PUB從2001年4月起掌管整個國家水供系統,包括保護和擴大水資源、雨水管理、淡化海水、用水需求管理、社區性計劃等。接受采訪時,PUB的多位官員都強調,目前新加坡有四大水源——國內集水、進口原水、新生水、淡化海水。
PUB總裁邱鼎財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雨水收集和進口原水,占新加坡用水總量的75%,他相信目前占總量25%的新生水和淡化海水,隨著科技創新和成本降低,將來會占有更高的比例。
PUB的3P網絡署署長葉慶元手里拿著幾瓶新生水,鼓勵記者品嘗這些來源于廢水的飲用水。目前,新加坡100%的用戶廢水都排入廢水管網,輸送到水供回收廠,經過二級處理后,由兩個階段的先進隔膜及紫外線技術處理,成為新生水。新生水系統與原有的儲水觀念不同,創造出一種可實時循環,根據需求制定產量的生產潔凈水。
新加坡早在1970年代就開始研究廢水再生的可能性。位于勿洛水供回收廠下游的試驗性新生水廠,于2000年5月開始運作,每天生產
目前在新加坡共有4座新生水廠——實里達、勿洛、克蘭芝、烏魯班丹。四年后如果設在樟宜的第五座新生水廠投入生產,新生水的總產量將占全國水供總需求量的30%。
PUB的政策與規劃署署長陳玉仁告訴本報記者,專家團的檢驗結果顯示,勿洛水廠生產的新生水,水質比PUB供應的自來水好,也符合美國環境保護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水質標準。
由于純度高,目前新生水主要作為工商業用途。另外有少部分新生水參入蓄水池的原水,經過處理作為家庭用途。預計到2011年,新加坡每天生產25萬立方米的新生水,能滿足15%的用水需求量。而PUB的數據顯示,2003年,處理廢水的投資額高達1.16億新元。而根據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的數據,從2002年到2004年,廢水處理量從每天131.
新加坡政府在6月初宣布設立“李光耀水源獎”,表揚對世界水供有重大貢獻的個人或機構,借此培養和吸納水科技創新人才。該獎項于
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長雅國說,“李光耀水源獎鼓勵更多具有創意的水務方案”,新加坡提出要成為全球水務樞紐,并將價值1萬億新元(約6000億美元)的全球環保業指定為策略性增長領域。由于水務業占全球環保業40%左右,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商機之一,新加坡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將自身在全球水務市場的占有率提升到3%。據估計,全球水市場每年的增幅為6%,而亞洲地區的水市場更因為經濟發展而迅速擴張,比如馬來西亞的水市場增幅為7.1%,新加坡為8.1%,中國則高達9.1%。
由此,一個國家的水務樞紐構想正在成形。目前,約有50多家國際和本土水務公司逐鹿新加坡,并以此為據點,進軍中國、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的水務市場。
·相關
目前多家國際水務公司都在新加坡設立了營業基地或擴大業務,競逐亞洲水務市場。
2006年9月,新泉海水淡化廠投入運營。作為亞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新泉海水淡化廠采用反向滲透法,每天可生產13.
2007年3月新加坡第一大新生水廠烏魯班丹投入使用,該工廠每天可生產新生水11.
GE在新加坡的水源科研中心將在今年10月啟用。
美國博萊克·威奇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6000萬美元擴展公司設在新加坡的環球設計(水務)中心,并成立一家海水淡化技能中心。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