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節能減排挑戰政府執行力

時間:2007-08-01 來源: 作者:


  第三只眼
  汪紀戎語錄:污染減排是一場國家利益與地方利益的博弈。環境執法能力加強和執法環境的改善基于各級政府對環保問題的認識。必須強化對減排目標和責任的考核,將行政轄區環境質量變化狀況作為黨政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網友:我們不能低估中央政府的決心和勇氣,但也不能低估地方政府的博弈能力。中央政府節能減排的指令顯然與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發展的目標相沖突,于是,最近出現了地方政府將早已倒閉的鋼廠濫竽充數于淘汰落后名單的案例,我們也見識到少數地區紙上談兵、瞞天過海等戰術。
  網友:必須盡快轉變地方官員的經濟發展觀,設計出合理的政績考核體系,把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群眾滿意度等都列為對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評價項目。只有把減排指標列為干部考核的硬標準,地方政府的政績觀才能發生變化。
  汪紀戎語錄:地方保護主義和唯GDP主義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法制的手段!皡^域限批”將成為強化執法能力的重要手段。這是對那些視《環境保護法》為軟法的地方和政府敲響的一記警鐘。這說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執法從項目執法轉化為區域執法和產業執法。
  網友:硬性指標如果失去約束力,就將導致環境惡化事件次數增多,百姓生活質量也會越來越受到影響。近年來,我國污染治理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環境被污染的速度,使得國家環保部門不得不出臺“區域限批”政策,嚴管“耗能高手”、“污染黑手”。
  網友:“區域限批”政策給相關企業敲響了警鐘,對于企業來說,加強環保與技術改造同樣重要,應將兩者結合起來,主動加快技術升級和產業優化。高耗能企業已無路可退,變被動為主動,加強環保治理是企業的戰略首選。
  汪紀戎語錄:長期以來的環境無價、資源低價政策,造成了資源利用低效率,使企業缺少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應該改革資源產權管理制度、資源定價制度和排污收費制度。提高資源使用稅率,建立并完善資源初始產權有償分派和使用權交易制度,根據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來制訂資源價格。
  網友:應提高資源、能源的價格,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讓高污染、高耗能行業承擔應該承擔的社會成本。一旦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排污費負擔沉重,企業就不能大膽消耗、隨意排放。市場的力量會自發遏制污染企業擴張的勢頭,促使其投資于能夠提高能效、處理污染的項目。
  網友:看到最近的報道,我國將制訂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包括適時出臺燃油稅和研究開征環境稅。相信這些措施都可以對節能減排產生積極作用。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節能減排挑戰政府執行力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