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市場調研 >> 

中國河流干枯背后的生存危機

時間:2007-07-23 來源: 作者:

    從北京出發,往任何方向驅車一百英里都找不到一條健康的河流。朝北到中國主要產煤省份山西,人們會路經一條條已經干涸的河流。而山西仍然流動的河流有80%的水質被中國官方劃定為V級,不適宜人類接觸或供農業工業使用。

     當你朝南走,經過中華文明的搖籃河北和河南,情況也并沒有好些。最近我們抵達永定河上著名的馬可波羅橋,我們第一次走過焦干的河床。從那里到約三百英里以外的黃河,我們橫穿在地圖上顯示為藍線的許多傳說中的河流;它們如今都幾乎干涸了。紀念這些河道的是剩下的如同退化的器官的公路大橋。曾由于洪水被稱為中國的哀傷的黃河在河南已經縮小為尺度不大的河道。在較下游的山東,這條河流停止流入渤海的情形也并非罕有。

     當地人似乎很肯定,這些被筑壩、改道和抽干的河流可能永遠消失:他們已經開始在洪水區域種植小麥和蔬菜并建造大型的聚乙烯溫室。有人甚至在干枯的河底安裝重型設備,為中國的建筑熱采砂。

     給生活在華北平原的兩億五千萬干渴的人們的答案是什么呢?他們人均日用水量只有美國的八分之一,因此他們能夠儲存的有限。干旱很可能是有氣候變化以及過度用水引起的,干旱已經迫使農民轉向地下水。但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水床每年下降十英尺。因此絕望的官員對增雨技術進行巨額投資。使用飛機、氣象氣球,甚至用裝滿造化學物的火箭和炮彈轟擊路過的云。中國氣象局甚至有一個造雨協會。據中國氣象局報告,每年有數百飛機和數千火箭炮彈用于這種用途。這樣的運動的成功是有限的,而且制造了不同地區之間的緊張,這些地區都宣稱云被其他地區中途攔截了,它們珍貴的濕氣被竊取了。

     然后有非凡的南水北調計劃,這個耗資六百二十五億美元的計劃要通過三個引水項目從該國中部的長江引五百億立方米的水到華北平原。這個巨大項目的第一階段計劃在今年稍晚些時候上線。但一些環保人士擔心把日益受污染的長江水引到北方會把許多新的毒素引進中國的胃。

     沒有人知道所有這些獨創性的努力的后果將會怎樣。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國無力抵御工業化,這種無力讓它深切向往重拾富強。在為奧運建造的真正宏偉設施上,人們可以看到這種可理解的、恢復中國偉大的強烈欲望。問題是中國有限的自然資源基地能否支撐如此大規模的雄心。該國正在水問題上對抗一個非常頑固的環境底線。北京光榮的水立方既是中國顯著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國過于緊迫的局限的象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中國河流干枯背后的生存危機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