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態及科技意識,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在人們心中日益增強。象征著人類趨向高度文明的思維方式和旅游環保行動也為眾多濕地的良性發展提供了理想平臺。隨著河北白洋淀上游補水、淀底清淤、自身污染治理以及打擊破壞生態行為的實施,白洋淀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現已成為鳥類、魚類在華北地區最理想的棲息地和游人關愛的旅游區。令游人倍感愉悅的是,白洋淀水質近年明顯好轉。水面開闊,水質良好,鳥類種類恢復到180種,一些絕跡多年的水禽如大鴇、天鵝、東方白鸛又回到蘆葦叢中,灰鶴數量由去年的63只增加到今年的216只。一度絕跡的馬口魚、棒花魚等又重現白洋淀。記者近日采訪了剛剛從那里回來的一位中學校長,他說,10年前,他曾帶著學生去白洋淀游覽,當時那里的水質較差,水生植物和水禽類較少,游覽環境也與今日無法相比。有些游客隨處扔果皮、扔飲料瓶或電池的現象屢禁不絕。而今,白洋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北明珠,游人們在碧波蕩漾、多種水禽往返的濕地游覽,誰還忍心破壞這如畫般的環境?
良好的濕地景觀不僅僅以清新的面貌向游人展示著環保與人類生存的互依性,同時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今年“五一”黃金周,白洋淀前4天就接待了3.26萬游人,收入高達222萬元。
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十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推進風景名勝區及各類旅游景點水、大氣、垃圾和噪聲污染防治,保護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環境;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創建15個達到ISO1400標準的風景名勝示范區;合理控制旅游規模,加強旅游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伴隨著“人文奧運”精神的傳播,旅游市場的水文化也在不斷換檔升級。度假村近年勃發的“溫泉健身文化”、景區盛行的“水上藝術演練”、穿城蕩舟的“夜航燈火游”連同酒店的季節性“泳文化培訓”等無一不彰顯了康體文化的多樣性。由此,舒爽、安全、環保、健康的休閑方式備受消費者青睞。
就京郊及周邊城市而言,懷柔雁棲湖的“水上空降”、密云云佛度假村的“海灘樂園”以及幾處漂流項目,在赤日炎炎的夏季都成為游客樂于嘗試的項目。但是,氯含量是否超標、水質是否達到了防疫站的標準、溫差的變化是否能適應游客體溫等問題已引起休閑場所經營人的高度重視。
其實,在“水環境”方面,仍然有發掘的潛在市場,在撰述“水環境”方面頗具聲望的